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万隆会议与东南亚区域主义发展北大核心CSSCISSCI
引用本文:郑先武.万隆会议与东南亚区域主义发展北大核心CSSCISSCI[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9):31-58.
作者姓名:郑先武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210023;2.边政研究所;
摘    要:万隆会议(即1955年亚非会议)进程源自两次亚洲关系会议,经由科伦坡国家会议倡议而正式启动,直至第二次亚非会议夭折而最终结束。东南亚国家在万隆会议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使自身的议题成为共同的核心关注,以至于这一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东南亚特征",从而对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孕育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和规范性影响。从历史看,万隆会议进程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东南亚的区域需求、塑造了印度尼西亚的区域领导地位,而且框定了东南亚国家与域外大国的关系、增进了东南亚区域认同的建构,从而推动了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孕育和发展。从规范看,万隆会议进程不但采用了协商一致的共识性决策程序,形成了二战后区域合作特定的"亚洲方式",而且将不干预、主权平等、和平相处、不结盟、非正式等"核心规范"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两者与会议所奉行的"求同存异"原则及会议所凝聚的"团结、友谊、合作"氛围共同构成泛亚洲主义框架内跨区域合作进程中著名的"万隆精神",统称为"万隆规范",并成为此后东南亚区域主义尤其是东盟框架内"东盟方式"和"东盟规范"的核心来源,从而促进了"万隆规范"的"东盟化"。这显示出亚洲区域主义与东南亚区域主义在经验和规范上的互动和共生关系。

关 键 词:万隆会议  泛亚洲主义  共有规范  东南亚区域主义  区域国际关系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