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政府失灵的理论解析及其改良框架设计
作者姓名:王博  吕沛璐  冯淑怡  姜海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31);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5YJA630023,17YJC7901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144,7132230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7M611845)。
摘    要: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不同政府失灵的成因、影响与相互关系,探索相适宜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及实现路径,为国家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逻辑分析与框架设计。研究结果:中国当前的建设用地配置存在两种政府失灵,并且这两种政府失灵涉及不同类别的政策问题,因而单一的技术性对策无法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故需要依据不同的问题特征,设计构建综合性的政府失灵改良框架进行指导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建设用地配置同时存在政府失灵Ⅰ与政府失灵Ⅱ。前者发生于政府内部,以央地关系失衡下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机制失效为特征;后者发生于政府外部,以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机制、扭曲土地资源配置为特征。对应于这两种政府失灵,本文设计涵盖6类调控工具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其中,针对政府失灵Ⅰ,主要有观念性调控、规划性调控和经济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转变形成目标相容的管控理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入指标交易与管理平台等;针对政府失灵Ⅱ,主要有规则性调控、探索性调控和产权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健全土地市场运行规则、探索创新存量土地开发模式、构建现代土地产权体系等。

关 键 词: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配置  政府失灵  理论解析  改良框架设计
收稿时间:2017-10-17
修稿时间:2017-12-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