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城乡区域均衡演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于一个制度供求转变的理论模型
引用本文:何一鸣,高少慧,赖丹珠.城乡区域均衡演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于一个制度供求转变的理论模型[J].新疆农垦经济,2014(6):9-14.
作者姓名:何一鸣  高少慧  赖丹珠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IRTl062)“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型理论与创新逻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71333004)“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1301106)“农地交易管制放松下农业经营组织的区位博弈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12CJY050)“交易费用生成、权利管制放松与农地制度变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13CJY055)“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工就业流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10YJC790082)“产权管制放松理论--验证于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1958-20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项目编号:IS2012040007386)“交易费用范式、权利管制放松与广东农地流转--博弈模型与实证分析”、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012WYXM_0011)“交易费用范式下农地产权管制变迁研究:以广东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城乡区域均衡的实质是农村与城市两大区域市场的一般均衡,它除了在空间层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之外,还是一个交易费用内部化与区域分工机制的型构过程。城乡二元结构与收入差距变化是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而发生改变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制度供求非均衡状态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之后最终实现制度供求均衡的动态过程。户籍制度、农地产权和公共福利体系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因子。因此,通过在"户籍—地权—福利"三个维度上的变革,最终以最小的交易费用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的转变。

关 键 词:城乡均衡  区域演化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