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求同”,更需“存异” |
| |
作者姓名: | 乐培国, 王赈阳 |
| |
作者单位: | [1]江苏省南京市南化二中; [2]不详 |
| |
摘 要: | <正>简单的均衡化导致的恶性竞争,是一种以物格化取代人格化、以机械性取代人文性、以单维选择取代多样共生的无情绞杀。如果我们非要承认有所谓的均衡化,那将来的教育必然是低水平、无生气、寡淡无趣的倒退。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来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成了不易的价值标杆,是衡量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性的主要参考。这一点在教育上,不但被代代承袭,甚至推而广之。比如,教育均衡化是时下的热门词,由此衍生的领导讲话验收检查科研培训等,早已不计其数,似乎有了它,教育就找到了某种护身符或遮羞布。在教育公平问题上,不但其指向正确,更因为有助于转嫁和缓解日趋紧张的教育矛盾而被人青睐,但我们不禁要问:一旦均衡了,教育真能天下大治?抑或,这只是闹剧一场?在杜威看来,教育缘于个
|
关 键 词: | 教育 求同 恶性竞争 均衡化 人格化 人文性 机械性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