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外关系视野下的黄泛区国际赈灾合作(1938—1945)
作者姓名:孙小蕾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重大灾害与国际赈灾合作研究”(23CZS07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灾害治理的历史经验与知识体系研究”(23&ZD25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23T160059);
摘    要:花园口决口以后,国民政府除运用自身力量救济外,也借助外部力量参与救灾。第一阶段,向国际联盟申请技术支持,以失败告终。第二阶段,委托在华国际救灾团体推进黄泛区救灾工作,包括联系上海等地已有的国际在华救灾团体,牵头协助中外人士成立临时性华洋救灾机构,依靠仍然留守沦陷区的国际公教组织赈灾等三种形式。第三阶段,与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共同开展筹赈宣传、施行赈济。第四阶段,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提交黄泛区善后救济计划。国民政府主动寻求不同方式进行国际救灾合作,标志着近代中国国际赈灾合作的传承与转型,也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对中外关系、中国外交及国际对华援助的影响。在黄泛区救灾中,国民政府过于依赖外援,缺乏独立自主,与国际组织合作救灾、改善民生的目标并未达成。

关 键 词:国民政府  黄泛区  抗日战争  国际赈灾合作  中外关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