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租值消散: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分析框架及其理论诠释
引用本文:韩江波,易顺.租值消散: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分析框架及其理论诠释[J].山东经济,2013(4):16-23.
作者姓名:韩江波  易顺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14);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珠江三角洲服务型工业研究”(项目编号:11JDXM79007)的资助
摘    要:农地建设用地配置是经济主体为追求农地收益最大化而改变农地资源配置状态的结果,其源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边际收益的相对下降和建设用地边际收益的相对上升。在转型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垄断、外部性、产权不清等因素将引致农地建设用地配置过程中大量土地资源被置入公共领域,转为土地租值,而相关经济主体为追求收益最大化会对其中的公共资源进行争夺,这将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基于对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理论分析,在对完全竞争市场时期农地建设用地配置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用于解释转型市场经济时期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最大而最无效率,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次之而效率居中,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最小而效率最优。

关 键 词:产权稀释  公共领域  租值消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