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肉类价格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美琪 季勇 胡晨沛 李辉尚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2.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3.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北京 10008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北京 10082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畜产品价格波动:动物疫病、非对称性时空传导与农户福利效应”(72073131);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要农产品价格双向传导机制研究”(JBYW-AII-2021-16、JBYW-AII-2022-10);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动物疫病、网络舆情与肉类价格波动机制研究——以非洲猪瘟为例”(JBYW-AII-2021-41) |
| |
摘 要: | [目的]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导致猪肉等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性、区域性失衡,进而导致肉类价格大幅波动,不利于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包括猪牛羊和白条鸡四大肉类价格和非洲猪瘟疫情指数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非洲猪瘟疫情对猪肉等主要肉类价格的冲击和影响在重点、约束、适度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1)的区域异质性。[结果](1)非洲猪瘟疫情对不同区域不同肉类价格的影响存在着正负向不趋同的方向性差异,在冲击程度大小和时滞期上均存区域异质性;(2)区域间和区域内不同省份间猪肉等肉类生产流通和供需形势、及非洲猪瘟发生发展程度的差异是非洲猪瘟疫情对这些肉类价格冲击影响异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非洲猪瘟疫情对肉类价格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亟需进一步优化生猪等畜牧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市场风险预警调控机制,加快实现产需顺畅匹配,确保畜产品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和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关 键 词: | 非洲猪瘟 畜产品 价格形成机制 区域异质性 PVAR模型 对策建议 |
收稿时间: | 2021-08-02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