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活情趣富集的佛教石窟——宝顶山
摘    要:“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宝顶山石窟由一代名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清苦70余年主持开凿而成,是一座以大、小佛湾为主体,造像近万尊的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石刻造像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它的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造像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富有特色。宝顶山石刻注重阐述哲理,涵盖社会思想博大,它以慑服人心为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它的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最关键的是,石刻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博采兼收,具有极大的社会鉴戒作用,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征。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是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反映初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至此已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造像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为创作原则,并能融科学原理于艺术造型之中,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