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驱动因子与驱动机理
引用本文:王文旭,曹银贵,苏锐清,宋蕾,庄亦宁,周伟.我国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驱动因子与驱动机理[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7):21-30.
作者姓名:王文旭  曹银贵  苏锐清  宋蕾  庄亦宁  周伟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利用管理对策研究 (15YJC630005);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京津冀潮白河流域耕地变化驱动力与协同管理对策 (17GLC06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黄土典型露天矿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化控制研究(2-9-2018-02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黄土露天煤矿区重构土壤特征对植被恢复影响研究 (2-9-2019-307)
摘    要:目的]综述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与驱动机理,为未来丰富相关研究以及针对性地制定耕地保护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主要应用了文献分析法、分类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结果](1)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地形、气候等自然因子往往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经济状况、区位条件等社会经济因子在短期内对耕地变化的影响较大,国家政策是特殊的社会经济因子。(2)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分别通过改变土地生产潜力、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平衡来驱动耕地数量变化,社会经济因子中的政策因子通过强化或减弱土地某项功能对耕地变化产生影响。(3)自然因子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在快速城镇化地区、粮食主产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依次增强,社会经济因子的驱动作用依次减弱,政策因子是所有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4)快速城镇化地区、粮食主产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耕地数量变化分别主要受到建设占用、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压力、自然条件限制及退耕还林驱动。结论]探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和驱动机理是提高耕地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未来研究应当向全面分析耕地变化内涵,定量研究政策因子,衔接耕地保护对策制定等方向发展。

关 键 词:土地资源耕地利用驱动因子驱动机理区域差异性综述
收稿时间:2018/12/12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