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作者姓名:朱晓昱  王宗明  徐大伟  沈贝贝  丁蕾  邵长亮  王旭  陈宝瑞  辛晓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1;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30019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草甸草地生态草牧业技术与集成示范”(2016YFC0500608);国家自然基金“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多尺度草甸草原经营景观碳收支研究”(41771205);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4);中国科学院野外站联盟项目“呼伦贝尔生态功能区生态变化科学评估报告”(KFJ-SW-YW026)
摘    要:[目的]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面与人类活动连接的纽带,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探究研究区在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年际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2015年草地面积为329.52万hm~2,占总面积的81.17%,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土地利用类型, 1990—2015年草地总量略有减少,减幅为0.04%;湿地作为研究区第二大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先减后增、整体减少的趋势,整体减幅为0.36%;其他土地面积减少1.39万hm~2,减幅为19.05%;面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加8 480hm~2,增幅高达102.60%;人工表面面积增加6 075hm~2,增幅为29.47%;林地面积增加了2 908hm~2,增幅10.48%。草地、湿地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净转入特征,耕地、林地和人工表面用地表现为净转出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换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共同影响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关 键 词: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布驱动力
收稿时间:2019-12-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