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内蒙古耕地水资源短缺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作者姓名:崔晨曦  孟凡浩  罗敏  王媛媛  萨楚拉  包玉海
作者单位: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22;3.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与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22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典型草原内陆河流域水文—生态协同演变机制研究—以乌拉盖河流域为例”(2020BS0304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需水阈值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修复与管控技术集成研究”(2021GG0367)
摘    要:[目的]明晰干旱半干旱区耕地水资源短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前提,对保障区域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内蒙古为典型研究区,以水足迹理论为依据,通过构建耕地水资源短缺指数(Arable Land Water Scarcity Index,AWSI),分析2000—2018年内蒙古耕地水资源短缺指数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揭示研究区内气候、植被、地形、人口密度等11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水资源短缺时空变化的影响差异。[结果](1)内蒙古耕地水资源短缺指数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西部耕地缺水压力较大。2000—2018年内蒙古耕地水资源短缺指数呈增加趋势,增加区域占总面积82%以上,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自然因素主要决定内蒙古耕地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其影响明显大于社会经济因素,但是2000—2018年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力在呈增大趋势。(3)自然因素中以蒸发量、年均温、降水量为主的气候因子在生态探测中共有19组显著差异,占据了影响因子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下,...

关 键 词:耕地水资源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内蒙古
收稿时间:2021-10-19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