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的测度及综合评价
作者姓名:吴滨  石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区域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研究”(22ZDA14);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以系统观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622001)。
摘    要: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途径。基于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涵盖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26个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作为其绿色生产方式的量化指标,并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分析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协同效应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实现了较快提升,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沿线省(市)间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的差异逐渐扩大;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2017—2020年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中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的协同效应逐渐增强,但是整体协同水平依旧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协同能力仍需提升。

关 键 词:绿色生产方式  定基极差熵权法  核密度估计  耦合协调度模型  长江经济带
收稿时间:2023-07-25
修稿时间:2023-10-21
点击此处可从《技术经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技术经济》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