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民币贬值存在动力与压力
引用本文:曹勇.人民币贬值存在动力与压力[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1,16(1):62-62.
作者姓名:曹勇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
摘    要:分析汇率同贬值对贸易收支作用的基本依据是看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我国学者的多数研究证明我国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据计算,1981-1995年间,我国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等于1.33,从历史数据看,自1979年以来,人民币共有过4次较大幅度的贬值,每次值明显促进了当年或下一两年的出口:1983年人民币贬值9.52%,1984年出口增长率为17.6%,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1985,1986年人民币贬值20.8%和14.8%,1987,1988年出口增长率从1986年的13.1%上长升到27.5%和20.5%,1990年人民币贬值21.1%,1992年出口增长率为18%,1994年人民币实际贬值7%左右,出口剧增31%,1995年也保持了23%的高增长,当前我国理论界反对贬值的理性贬值,达不到贬值的效果,以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事实上,我国出口商品与东南亚国家是有一定区别的,相比而言,我国的出口结构更多元化,1997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只占14.5%,而东盟国家则在30%以上,近年来,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趋势是坐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在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由1980年的51%降为1988年11%,而对价格变化敏感的技术和资本含量料高的机电产品比重则逐年上升,已经成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65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2.5%,甚至达到40%,因此单纯从改善贸易收支的角度出发,人民币贬值的站得住脚的。

关 键 词:人民币贬值  贸易结构  资本流动  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