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结构性违约、信用分层与评级机构的策略性反应——来自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证据
作者姓名:傅鹏  黄春忠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会计、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71790603)资助。
摘    要: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关 键 词:结构性违约  信用分层  评级策略选择  评级效率  民企融资困境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经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经济》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