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引用本文:黄烈佳,杨鹏.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8):182-192.
作者姓名:黄烈佳  杨鹏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商学院,武汉 43006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目标多主体共生视角下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与利益协调机制研究”(71403083)
摘    要:目的]为了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明确区域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发展状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的目的。方法]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及空间计量模型,对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上,非农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协调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非农化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分布在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协调度高值集聚区,极化效应明显:成都市、资阳市、眉山市、内江市为成渝城市群的极化中心,武汉市、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极化中心,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上海市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极化中心。下游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联动协调趋势不断增强,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中游地区人口非农化相对滞后是影响非农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人口非农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和产业非农化,是导致上游非农化协调度过低的直接原因。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地理区位条件、产业结构、政府决策行为是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但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要素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 键 词: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  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长江经济带  驱动因素
收稿时间:2019/12/3 0:00:00

SPATIO-TEMPORAL COORDIN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POPULATION-LAND-INDUSTRY NON-AGRICULTURA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uang Lieji,Yang Peng.SPATIO-TEMPORAL COORDIN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POPULATION-LAND-INDUSTRY NON-AGRICULTURA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2021,42(8):182-192.
Authors:Huang Lieji  Yang Peng
Institution:School of Busines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China
Abstract:
Keywords:population-land-industry non-agricultural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ic detector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riving factor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