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世界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其机制研究——以施秉喀斯特为例
引用本文:叶仕安,杜芳娟,吴克华,刘宇炫.世界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其机制研究——以施秉喀斯特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7):294-302.
作者姓名:叶仕安  杜芳娟  吴克华  刘宇炫
作者单位:1.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 55000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阳 550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山地旅游产业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2606);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计划“贵州省山地特色休闲养生旅游资源开发与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20);贵州省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2016]21);贵州科学院创新人才团队能力提升工程“喀斯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人才团队”(黔科院人才201908)
摘    要: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乡村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探究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及其背后发展变化的机制问题,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扎根理论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以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梳理了遗产地邻近乡村社区参与旅游20余年的发展历程,并通过三级编码构建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影响机制概念模型。结果 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呈现阶段性,经历了早期的“搭便车”型参与、自发组织型参与到目前的衰退型参与等3个阶段,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呈现脆弱性,在政策和旅游地头衔变动后,社区参与旅游逐步走向衰落;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影响机制包括“遗产制度约束—地方决策失衡—社区响应滞后”3个维度,遗产制度是旅游地属性变动下的外部制度性约束,地方决策是政府治理模式下的管理性失衡,社区响应是群体发展意识与能力欠缺下的内部反应性滞后。结论 遗产旅游地日渐兴盛之下,边缘型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受不同层级制度约束,地方政府有效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社区居民提升自我能力,促进社区参与可持续。

关 键 词:世界遗产地  社区参与旅游  影响机制  扎根理论  施秉县
收稿时间:2021/3/26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