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不韦既是一位商业奇才,也是一位文化功臣。他的《吕氏春秋》是一部体系分明、条理清晰的哲学与文学著作,而且也是“文学”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他将其书布于咸阳市门悬赏千金请人增删的创举,虽然主要是出于个人的政治目的,却让该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给我们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既要学习他敢于炒作的勇气,让“文学”与商业合壁;同时也要讲究炒作的原则和方法,维持起码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
天使投资(AngelInvestor),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规模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通过天使投资来整合民间资本,以此来拓宽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解决创业企业融资的难题。同时,天使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发展环境令人堪忧。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能够让天使投资者积极投资的环境。本文从我国天使投资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大力发展天使投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和伟大的翻译家,其早期的科学译介活动是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下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他寄予厚望的《域外小说集》既遭到了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事后追惩",却又具有着"超时代"的意义;他开拓了"弱小民族"文学翻译的传统,并影响了中国的翻译生态环境与现代文学翻译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红与黑》描写了一代青年被毁的悲剧,其悲剧根源在于主人公打破了特定伦理环境中的伦理秩序,因而被其所在社会环境所不容。由此可见,小说《红与黑》的主题是一部伦理悲剧。论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入手,分析《红与黑》中主人公三次伦理身份的诉求历程,同时回到特定的伦理现场,探讨小说中主人公所遇到的伦理困惑,以及主人公的伦理选择背后对特定伦理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横光利一是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新感觉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短短25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不断探索文学发展和改革之路,为日本近代文学在文学思想与理念的层面,为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的过渡贡献了力量。本文主要对他的《家徽》与《商界家族》两部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横光利一后期文学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是一部极具现实主义特征的名著,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七月革命前夕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同时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小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和描绘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于连的形象塑造,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场景,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7.
灾变,不仅在毁灭着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老子“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哲理,已越来越为民众所接受.固然面对频发的自然巨灾及人为事故,人类往往无法摆脱困境,但我们还不致在灾难面前束手待毙.灾害属于自然的一种“声音”,人类有责任去认真倾听!研究灾难,宣传灾情,旨在告诫国民要有深度忧患意识,从而更好地去战胜它.这无疑是中国新世纪安全减灾战略的科普主题.作为一种建言:我们认为中国新世纪国民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呼唤灾害文学.”翻遍多部文学典集,发现都没有“灾害文学”这一条目.也可能我们的理论家认为它太恐怖,与文学的美好相去甚远;或认为其内涵就整个社会而言太小,还不足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出现.我们则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化及存在,灾害文学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实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尔扎克、果戈理、肖洛霍夫、老舍等,都可称为是世界著名的现实主义表现大师.文学是为现实服务的.且不论灾害机理的科学性如何用文学来描述,仅仅说灾害社会学、灾害伦理学、灾害法学、灾害心理学等一系列专题单靠理论  相似文献   

8.
艾青是"五四"文学后期非常重要的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总是根植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国情,热衷于反应最基层、最朴实的人物、事件与感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下,以艾青为代表的新诗人在困境中进行思考与创造的时候,往往折射出一种时代文学的焦虑。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艾青为代表,来探析这一时期新诗人的文学焦虑。  相似文献   

9.
《家庭制造》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反响最为热烈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主人公"我"屡屡突破道德禁忌,令人心悸地上演了一部道德滑坡与伦理缺失的成长迷误剧。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分析少年主人公"我"因身处混沌伦理环境招致其伦理身份困惑,从而引发伦理意识蒙昧直至导致畸形伦理选择,同时解析作品的反成长书写策略强化了作品创作旨向,以此剥离出作品的伦理旨向,有助于读者充分领略作品的文学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女主人公苔丝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是作为被害者的她最终却被送上了绞架。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30年代,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拉开了帷幕,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揭露性,流露出对封建时代的深深依恋。尤其是复辟王朝的统治,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于是小资产阶级和平民反抗强权、要求取得更高地位的呼声空前高涨。法国文学史上两个典型人物走进了读者视野:于连、拉斯提涅。他们一为失败者,获得了心灵回归;一为成功者,伴随着人性失落。论文试从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理想追求、性格信仰等方面思考其得失成败,探寻小说人物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在文学上无论诗赋、散文都取得了高于同时代人的成就,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创作。纵观曹植的诗篇,始终贯穿着一种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表现个体和社会生命意识的诗歌创作;对建功立业实现生命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家对社会整体实践精神的把握。文学具有教育功能、知识功能、愉悦功能等社会功能,文学的这些社会功能毋庸置疑,但是文学在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同时,它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经济功能,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同时,文学还衍生出相关的商品。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文学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4.
《奥兰多》是伍尔夫的经典小说,全称是《奥兰多——部传记》,是一部关于四百年来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及文学经典的确立的小说。本文从酷儿理论角度阐释此小说,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一)《奥兰多》向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二)它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三)它希望消除一切歧视和偏见,构建和谐融洽的社会气氛。结论是此小说展现了伍尔夫超前的酷儿理论,及小说给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作为其后期重要思想,并非是与其早期《小说理论》、《历史与阶级意识》发生的思想断裂。卢卡契对现实主义所寄予的希望可以在这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找到渊源,他一直认为文学能够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救赎。贯穿卢卡契前后理论演变中的不变立场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都认为文学受制于社会,但伟大的文学可以超越社会意识形态的限制,在“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获得总体性。  相似文献   

16.
顺口溜是中国典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都有悠久的传统。本研究以典型的中国顺口溜为语料,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其文体特征。本文从话语基调、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三方面进行功能分析,同时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层面分析语料。对顺口溜这一文学体裁的非文学分析揭示了其形式上的本质。本文进而分析顺口溜的社会功能,在其社会功能和文体特征之间建立联系。本文指出,顺口溜的文体特征塑造了其特殊的传播模式,同时顺口溜社会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它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具有创新能力的发明人被认为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天使”。然而,“天使之路”——专利发明却充满了艰辛,不惟是发明本身的艰辛,更有发明人生活的困顿。我们身边的不少“天使”行走在社会边缘,凄凉的生活境遇令常人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天使”无法展开智慧的翅膀呢?  相似文献   

18.
伊格尔顿是一个自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为《文学原理引论》的中译本所写的序言中,谈到了他从事美学与文学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背景。他说,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之所以能在西方社会复兴,就是因为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文章就其在《文学理论引论》一书中有关"什么是文学"的阐述来谈谈作者文学原理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天地》2004,(5):20-21
他几乎是一夜成名。一部《国画》无疑“咬”中了许多人的痛处,他却“咬”住不放,收不住笔,一本一本地出书,写得愈发让人心惊肉跳。有人说他的小说开创厂“反腐文学”的先河,也有人说,他写的那是“摸黑”文学,咬得许多人神经都痛,浑身不舒服,早晚会出事的。  相似文献   

20.
论《源氏物语》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其文学成就是体现了柔美、婉约的女性文学的风韵,开拓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的新天地.并推动了“物哀”文学现、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