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永臻 《发展》2014,(7):86-88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造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出现了诸多不协调的现象。本文以兰州新区五墩子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近郊区农民集中居住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五墩子村农民集中居住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住宅和住宅区的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的居住环境的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条件已成为重要的追求。这些年来在住宅开发建设和房产市场的竞争中,开发企业正是抓住人们迫切需要改善居住环境条件的这种心理,纷纷打出“环境牌”,作为促销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房屋居住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就我国而言也不例外地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因居住而产生的纠纷.为解决我国家庭成员中的房屋需要、实现对房屋的最大化利用、维护社会稳定,在我国构建居住权制度势在必行.文章在明确居住权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居住权状况,然后从居住权制度的主体、客体、内容、期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居住权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相关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46%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一部分居民由平房搬进了楼房。居住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房间地面装修相适应的拖鞋消费,也向多样化发展,“一双拖鞋穿四季”的消费习惯已成为历史。最近鞋帽商场调查发现,拖鞋拥有量增加,多数家庭已养成了入室换拖鞋的习惯,不仅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专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特别是居住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已达到40%,我国未来也将达到这个水平,因此建筑节能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张江园区人才公寓的不断推出,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来张江创业的人找到了安居乐业的归属感。居住的困惑、漂泊的忧虑,已然退隐,年轻人欣慰的笑脸流露着满足与畅快,在此,他们将书写人生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处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居上扬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浙江省的医疗保险已基本达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实现了医疗保险的“全覆盖、保基本、多类型、多层次”。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在城镇生活居住。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险需求,必须尽快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以更好地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珠江经济》2003,(6):74-75
影音科技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激盘机已逐渐普及到大众家庭,这对于各个视听产品生产厂家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迫使每一个生产厂家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在城市化不断扩张的进程中,既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也造成"住无所居"、"居而不安"等诸多的伦理问题。作为传统中国人的生命活动与创造生命价值的主要空间,古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居住伦理意蕴。对其的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这些研究主要从居住环境的伦理、居住建筑的伦理、居住人际的伦理等方面展开,为当代古村落的居住伦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研究又具有表象化、碎片化等局限性。这正是未来古村落居住伦理研究之重点。  相似文献   

12.
浦东开发开放十七年来,已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达14910个,截止2006年底,仅入驻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就达83家。随之,浦东已成为外籍人士居住的首选地,现有43个涉外小区、3万多外籍人士。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在这儿交汇融合、和谐共处,形成了独具浦东特色的区域文化。浦东正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以金桥碧云国际社区为例,一流的居住环境和具有国际水平的教育、医疗、餐饮、购物、休闲设施,使它成为展示浦东魅力和形象的又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制度逐步向商品化改革,同时伴随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空间出现分异现象,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问题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概念,总结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大力推进辽宁省住房保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臣  金英 《辽宁经济》2011,(12):32-35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价的不断高涨,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的必然工作。本文结合辽宁省住房保障“十二五”规划,通过分析住房保障工作的现状,根据规划目标,提出了改进和完善辽宁省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城市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区》2006,(10):70-71
盛世中国,和谐山水居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快速、稳步发展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居住最高形态的“别墅”被“进口”到中国各大城市。当时,宝安地产已在南湖开发了金秋别墅和千秋庄别墅。然而,没有自然山水的点缀,没有中国味道的洋别墅就像无根的浮萍,住不出高品质生活的感觉。宝安地产的领导认识到:住宅领域要“以人为本”,要以本地域、本民族的文化为基础,真正考虑到中国人的需求,宝安应该做中国人自己的别墅。2003年,宝安人将目光锁定在了盘龙城内“两山夹一水”的风水宝地,这就是宝安·…  相似文献   

16.
徐欣  蔡灿 《中国招标》2011,(19):33-3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人们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渴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销售环境和居住场所。现代社会精装修住宅日  相似文献   

17.
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已成为广大城镇职工、居民个人购房贷款首选的贷款方式,但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风险不断增强.文章指出应充分认识运作中的管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促使住房公积金贷款稳健发展,为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提供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8.
邢红涛 《魅力中国》2013,(28):139-139
国外多种多样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我国的外墙外保温技术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访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且有着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建筑节能要求与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外墙外保温的需求正在日益迫切,外墙外保温市场必将迅速扩大。本文主要研究建筑外墙外保温与内保温的技术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凤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19-20,121
当前中国各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状况开始出现并日益加剧,不同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人开始不断分离、各自聚集,原来混居的人们开始分别属于不同地段的住宅区域内。这一现状与住房的货币化改革密切相关。文章从政府的政策变化、土地区位的优劣、城市居民的阶层分化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分析与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住宅租赁价格数据,借助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上海外环线以内地区的居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以经济状况为标杆的居住空间分异在上海已初现端倪,贫富两个阶层居住隔离显著.居住空间分异的主导力量是市场机制,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公共政策未加以有效引导也是重要原因,其后果是社会隔离加深、社会对比加剧与社会公平受损.最后,从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纠正市场外部性的工具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