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推动了近代城市化。在这次城市化中,既有新兴的城市,也有传统城市的转变。城市类型不同,其制度变革的动因及路径也不同,制度转变的模式也不同。因此,在城市土地管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制度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2.
韩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全国性经济改革计划,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韩国的经济改革是该国发展模式转型的标志。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如果社会形态从工业社会迈入知识经济社会,那么它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我国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有必要转变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经济学角度对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消费税、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构建完善社会再教育体系等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可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清末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和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安徽工商业发展所需的消费市场空间、土产来源空间、运输空间以及社会空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工商业和近代工商业因此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不过,由于安徽工商业发展空间的外部特征极为明显,内因不足,从而导致安徽工商业无法完全发展成为近代工商业。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州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传统徽州社会宗族内外产生了众多贫民。为济贫饥民于倒悬,徽州官府、宗族、绅商各界采取了灾前预筹与灾时救助相结合,形成了参与社会救助的资助者多,受众广,救助措施全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传统徽州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持续的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目标实现要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绿色转型,绿色转型已成为传统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代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要求中国对外开放。近代中国约开商埠到自开商埠的转变,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趋动下,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要求资本主义打破国界,逐步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而赖其发展的重农抑商思想也开始向重商思想转变,这又体现在封建官吏和绅商内部蜕变分化,要求改变约开商埠形式,主动吁请开放。两种商埠应时而生,实质上反映了中西两种社会及其代表阶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改变了当代社会经济的生产经营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模式,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电子商务的发展,呼唤网络会计,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会计,是会计变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综观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及我国金融业的实践,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选择。但是,在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下,是否可以实现混业经营模式、以怎样的方式实现混业经营、何时实现混业经营及具体采取何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来实现混业经营,都是我们在研究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实情出发,对我国在分业经营模式向混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把一批传统士人卷了进来,中国文人由此开始走出延续千百年的仕途经济,走向近代城市的分工体系和独立职业空间。作为晚清上海初始城市化的亲历者,王韬在文化心理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经历了一场由“士人”转向城市职业者的艰难蜕变。而生活于清末民初上海的包天笑,则以明确的职业归属感,取代了传统士人的仕宦情结,中国文人至此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政教依附者向近代独立文化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探析明代徽州典商的繁盛现象,其因由有四:在徽商崛起的动因中蕴涵着重视货币借贷业之端;明代白银货币化成为这个时期典当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宗族势力可视为徽典走盛的重要支撑;时人谈论徽典盛状应是掺有"水分"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徽商的经营文化是研究徽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徽商经营文化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徽商的风貌和特性,以及对于认识明清时期的商人精神风貌,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商业经营水平和商业道德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徽商的经营文化主要分为经营艺术、商业道德、经营特征三方面,对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从整体上认识徽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徽绣作为徽州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已随着作为载体的民间服饰、民间生活用品以及民俗发生改变而消失。现阶段,应及时收集有关徽绣资料并进行分析,建立安徽刺绣档案,解析其工艺特色,总结徽绣的艺术种类和特色规律,鼓励刺绣爱好者进一步对古徽绣进行技法上的研究,供徽绣研究者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塑造徽绣工艺师,挽救濒临消亡的刺绣工艺品,使它得以传承。在其发展中,与现代工业生产结合,打造徽绣品牌,使徽绣的文化与经济效益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所塑造之梁山商人群像,其社会成分构成极为复杂,分析他们的立身行事不难发现,这一群体有着共同的"恶"的性格特征.这种特殊性格的形成,与当时黑暗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这一艺术群体的塑造也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会馆是明清以来北京、贵州等地出现的一种社会机构,是当时乡绅和绅商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影响的重要平台,并因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地方之不同而功能性质各异且在不断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徽商崛起原因的研究,是历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财务问题.客观环境、社会的经济发展、儒家文化、徽商人力资本投资、徽商企业制度设计等都与徽商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都不是徽商崛起的主要原因,真正徽商崛起的原因是文化、资本与制度的互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儒家义利之辨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而是主张义利统一,在义的指导和制约下去追求合理的利。徽商对儒家义利观的整合贯穿于经商的各个环节,体现于经商的动机、经商的手段以及商业利润的用途等各个方面:以义为尚,服贾求生;以义取利,生财有道;以义制利,用财有度。徽商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四世纪以前,传统文人对商人及其经营活动往往不屑一顾,极少在诗文作品中提及。明中叶以后,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使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士居高住、商列下等的思维定势有所改变,“商”取得高于“农工”而与“士”并列的地位。传统文人开始关注商人集团,诗文作品较多地表现了商业经营活动、商人的才干和价值,以及商人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推动等内容。这一变化生动地反映了明清士商关系由相互对立到渗透、融合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文化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