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3~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质量审计与银行借款的交互作用对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借款可以显著地缓解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问题,该缓解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借款;随着高质量审计的引入,银行借款缓解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效应更显著,表明高质量审计与债务治理机制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进一步检验还发现,高质量审计与银行债务治理机制间的协同效应更显著地存在于金融发展程度高的非国有上市公司中。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性质、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只是围绕着某一特定的治理机制进行的。鉴于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因而这些研究总体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且也很少涉及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问题。以经营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公司治理和代理问题的新动向。本文在少数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治理中,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为企业相关各方提供决策所需信息.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有双向互动的关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在标准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且这种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此外,通过分析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内外部治理水平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即存在“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同时,相比于存货类和固定资产类,公司更关注收入类和应收账款类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进一步细分公司违规类型后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仅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和领导人违规行为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在经营违规行为的样本中不显著。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微观经济后果的研究框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评估新审计准则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并以此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公司治理质量对审计师的选择、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也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相对于公司治理质量高的公司,公司治理质量差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从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高质量的审计师和审计意见两个角度,考察了独立审计对债务融资与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会计信息之间相关性的影响。以2000年至2007年深沪两市除金融股以外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非标准审计意见能够显著降低债务融资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而高质量的审计师对债务融资与会计信息之间相关性的显著影响只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会因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和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在公司治理机制效率方面,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从独立审计意见的信息传递机制出发,考虑审计意见影响的持续性,研究了独立审计对公司融资和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相对于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方面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约束了公司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影响了公司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公司外部融资并最终制约了公司的投资水平。然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利用内部融资的公司投资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从侧面印证了优序融资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提升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战略决策者视角出发,使用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海归高管对企业ESG表现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海归高管对企业ESG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海归高管更注重企业ESG战略,能改善企业ESG表现,且分维度检验结果表明海归高管对企业环境责任表现(E)、社会责任表现(S)以及公司治理(G)均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第二,考虑外部调节机制,机构投资者关注与媒体治理作为两类外部治理渠道,均在海归高管与企业ESG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第三,价值效应检验表明,海归高管通过强化ESG表现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创新价值效应。第四,海归高管对企业ESG表现存在产权、行业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表现为海归高管对国有产权、重污染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更高制度环境中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我国系统构建“高管战略驱动—外部机构投资者与媒体治理”的ESG推进体系,并为立足ESG制度建设驱动企业...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的有效与否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并意识到:公司治理同内部审计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介绍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并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出发,阐述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及内部审计对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