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通过分析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土地制度的缺陷,对未来我国农地制度的安排做出了新的设计,即:近期农地制度的改革和未来农地制度的再创新———土地国有家庭永包单户继承的家庭农场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即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自实行和推广之初就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弊端渐渐明朗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必须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涉及的内容有土地的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流转制度,其中后两者是重点;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是在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即家庭联产承包的前提下,走小农集约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地制度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 ,认为这一历程经过土地农民个体所有、社队集体所有 ,到集体所有、两权分离几个阶段 ,接着重点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形式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 ,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并提出了明确产权主体及各项功能、稳定农地承包期、建立农地市场流转机制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即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仟制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自实行和推,“之初就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弊端渐渐明朗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必须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涉及的内容有:土地的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流转制度,其中后两者是重点;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是在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即家庭联产承包的前提下,走小农集约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立足空间,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基本要素。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内容。就是集体土地分包到户。这一制度被邓小平同志称为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到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大胆地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实现“第二个飞跃”,这是我省农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  相似文献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成功的范例,但其存在着土地权属制度既模糊又不完整,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很低,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规定侵害农民利益,土地保障色彩浓厚等弊端,现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为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应从明晰土地所有权、加快实行地权登记,切实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依法公平补偿,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相互隔离的状态也不断被打破,农村经济也将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但同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作为农村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归集体所有这一制度安排存在着产权主体虚置、权能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农地产权制度将会或者将被怎样的变迁。特别的,农业经营用地作为农村经济中中更为关键的要素将成为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与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必须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状和完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实行国有和集体二元所有制结构。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小农家庭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等特征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自身的缺陷和弊端渐渐明朗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必须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文章认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框架应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营制度、流转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是在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即家庭联产承包的前提下,走小农集约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四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形成了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目前这一农村土地制度大体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但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权能不完整、流转不顺畅、法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对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矛盾,必须深化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能够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矛盾,起到了城镇化道路的载体和推进器作用。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可提高集体对国家的谈判力,迫使国家政府官员不能在征收农民土地中随意侵犯农民利益。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一定非要通过征地方式使用农民土地,完全可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方式开发和使用农民土地。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了农民对集体土地的经营和使用权。2002年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和使用权限。与此同时,国家还逐步完善了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办法和程序以及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土地制度变革在土地产权、政府征地安置补偿和土地流转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新的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还应进一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完善征地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该制度已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新一轮土地改革应根据<决定>精神和原则,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全国的农业数据为样本,构建投入要素、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劳动力、化肥量、机械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范围内看,土地、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化肥在部分地区能够带来农业增产:机械动力在全国范围内都能拉动农业增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逐年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带来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伴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大量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土地流转经营政策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农用地、建设用地市场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三个阶段。当前,由于受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约束,使得中国农村土地生产要素的流动,还不可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广大农民群众还无法充分享受土地市场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这就必然制约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不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这就存在着如何因势利导地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需要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农村承包地流转是继1978年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后的又一制度创新,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各种模式的土地流转.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信息不畅通、土地流转形式混乱及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随着土地流转市场发展而初步形成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形成机理、现状,并针对其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安徽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稳步增加,规模逐渐加大,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业现代化效果显著,对农民增收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农地规模化流转及经营完善了农业家庭承包的经营结构,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可以与农户经营互荣共存。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要注意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不可能不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起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聚焦于广袤辽阔的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钢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核心应是重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重点应是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使用权改革,突破口应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改革。要保障依上述思路进行的这轮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必须构建起和谐统一的集体土地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弱化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加强政府对集体土地的监管和调控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批驳“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在于土地国有或私有”这一误区着手,详细分析产权制度与所有权制度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的差异,进而指出提高产权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且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即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此来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