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发挥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前提.建立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从社会、政府、民间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融入城市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帮助其更好地解决城市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工逐渐进入“新生代农民工”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也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对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推动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媛媛 《时代经贸》2013,(20):135-136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工逐渐进入“新生代农民工”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也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对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推动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俭国  张鹏 《财经科学》2015,(5):131-140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市民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几个方面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对于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尽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变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市民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几个方面探索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各种途径,对于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障碍,尽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滢 《当代经济》2011,(15):42-43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提升我国民主政治的现代化层次、促进民主运作的文明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素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如何逐步融入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温家宝总理也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术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而2010年中央1号文件则更为明确的表达了中央高层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例超过六成,总数量达到九千万.如何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摆在中央、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拟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为进一步研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权益失衡的表现,从制度、社会结构、社会保障等缺失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失衡的原因,突出青年组织作用缺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处于困境,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失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受到了不平等的政策待遇,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表现的状况并不乐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既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完善和改革制度体系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认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的身份仍是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歧视仍然存在;就业环境差、待遇低、工资被拖欠、克扣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权利不完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深化户籍制度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革;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袁浩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226-227
新生代农民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必须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农民工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克服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远程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仅是新时期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湖北省农调队调查数据,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对影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进行一般分析,并采用AHP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布分别为个人主观意愿、人力资本水平、家庭状况、企业福利、性别、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松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0+97-50,97
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文件中也首次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自然而然,与新生代农民工密切相关的其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解决"社会转型时期二元经济结构解体与二元社会结构、教育结构的调整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1]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试图以教育公平为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近2亿农民工的主体,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是解决其市民化问题的重要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但其参与水平受经济、制度、组织以及自身素质等因素限制,所以,应设法提升其政治参与水平,逐步实现其市民化梦想,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李军刚  王巍 《经济师》2013,(11):10-11
教育权和培训权,是新生代农民工享有的诸多公民权利中的最基本权利,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和维护其他各项权益的根本保证,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落实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权,要总结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经验,制定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和相关细则;调整中央教育培训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减免中小企业税务负担,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提供充足来源;完善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制度,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上一代农民工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市民化意愿,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处于非工非农的的尴尬处境。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因素众多,如不加以解决,势必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和切入点,有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当前,清除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加快研究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产生有着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上的必然性,其自身的新特点也要求权益维护制度的创新。确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平等权利理念,建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平台,鼓励创建社会公益组织。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追求的理念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进程中面临的发展权保障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的。以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需要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系,以创建社会管理机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