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户农资投入行为及其效率变化受其家庭内在因素与外在条件的共同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农资购入行为并非经济理性,主要依据既往经验决策,但对农资的质量、价格以及安全性的关注度非常高,现实满意度较差,同时在购买农资中存在渠道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以及交易费用偏高等问题;农户在不同农资的施用决策上存在差异性,农户家庭内在因素(人口因素与经济因素)和外在因素(区位因素与制度因素)均对其农资投入量有一定的影响,且前者的作用强于后者;农户农资投入效率总体偏低,且与其兼业化程度和粮作经营规模密切相关;惠农政策在刺激粮食总量增加的同时并未顾及既定目标下农资投入的效率,以至于出现牺牲效率求效果的"政策行为非理性";增强制度激励效应是强化农户农资投入行为以及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为了扭转粮食生产连年下滑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粮食直补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从4月初开始,13个粮食主产省(区)开始向种粮农民兑现直补资金,同时还有16个非主产省也对省内产粮大县的农民实施了直补。2004年全国29个省(市、区)共安排补贴资金116亿元。现就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和省统一部署下,淮安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004年和2005年对种植水稻的农民实施粮食直补,每亩补贴20元,2006年对夏收小麦和秋熟水稻实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补贴标准分别是每亩10元和15元,稻麦两季直补资金每亩达45元。该市三年累计直接补贴种粮农民3.49亿元,90万农户平均每亩累计受益388元。实施两项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面积扩大和产量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创造了历史新高。现行两项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 相似文献
4.
5.
6.
为认清当前种粮农民对中央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了解情况和粮食生产形势,2004年3月21~28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通过各地的调查主管部门,对河北、内蒙古(农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不含苏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观察点村的样本户,开展了一次紧急专项调查。截止4月2日,共回收有效问卷9389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直接影响种粮积极性,与粮食稳定供给有着密切关系,深入分析粮食政策对主产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影响对于评价和完善粮食政策及促进贫困户增收有着现实意义。[方法]利用粮食主产区冀鲁豫3省的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基于国家贫困标准和国际贫困标准实证分析粮食政策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影响。[结果]粮食主产区贫困户具有多维贫困的特征,提高政策价格水平和增加补贴收入均有助于贫困户收入增长,但销售渠道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 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来看,增加补贴收入比提高政策价格水平对于主产区贫困户脱贫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因此,粮食主产区农户的扶贫政策需进一步地由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结合其他多种政策措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充分发挥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注重贫困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农业信贷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年江西省种粮大户种粮效益非价格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种粮大户种粮效益与粮食经营规模、机收面积和家庭人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种粮农户的文化水平、性别、年龄等因素相关性不强。这一结果说明当前农村农业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农业投入中劳动力的替代效应逐渐下降;同时,这也是当前政府在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与引导的结果,说明当前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政策是有效的。即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和适度规模经营,对粮食主产区的良种补贴和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补贴,有利于种粮大户种粮食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物化水平,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在不同文化水平的粮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华北地区农户对粮食政策的评价及生产粮食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对国家粮食政策的评价和生产粮食的意愿及原因等问题。结果表明,农户对国家"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比较满意,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获得国家粮食政策优惠最多的是"直接补贴";农户对国家粮食政策期望按照重要性排序是:"提高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直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保证口粮、有粮吃";愿意多种粮食的农户占56.5%,还有32.2%的农户不愿意多种粮食。农户愿意多种粮食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粮食及农业政策不错,其次是多种粮食能够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农户不愿意多种粮食主要是缘于成本效益较低、增产幅度小以及农户基本口粮足够。 相似文献
11.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的影响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利用2005年5月对安徽省5个县抽样调查获取的农户数据,通过测算4种粮食种植制度下,农民种粮每亩净收益指标及其对粮食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直接补贴等因素的敏感度系数指标,分析和评价了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的影响。结论是:直接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净收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补贴水平较低,所以作用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2.
13.
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土地细碎化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以往众多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文章首先厘清了土地细碎化与农业产出、农地的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多种经营、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分摊或规避,以及劳动力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的存在正面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也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现今农村社会中无论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推动,土地细碎化这一现象依旧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农户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平原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2006年对河北省和山东省200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对华北平原农户冬小麦和夏玉米两种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农户存在化肥施用过量倾向,而影响农户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的因素除了化肥价格、家庭非农收入、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基本的特征变量外,还主要有土壤质量、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目的、农户是否接受过农业推广站提供的施肥指导、是否施用有机肥以及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感知价值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价值感知—参与意愿—参与程度的逻辑,分析感知价值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以期为耕地质量保护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陕西省637户农户调查数据和双栏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愿意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农户占所有样本的56.4%,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支付意愿水平为1 157.4元/hm~(2 )·a;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感知和情感价值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的一般经济价值感知、一般生态价值感知和特殊情感价值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程度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特殊社会价值感知能够显著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同时,受访者的年龄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有较强的耕地质量保护参与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耕地经营意愿越强的农户,其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概率越大;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地块数量越少的农户,其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程度越高。研究结论: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应在参与意愿与参与程度两个阶段进行识别,在帮助农户树立耕地感知体系的基础上,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应以提高耕地经济收益水平为前提,加强对农户关于耕地质量保护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对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农户要给予积极的情感反馈。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安徽省所实施的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达到了使农民受益、财政减负、培育非国有粮食购销主体、活跃粮食购销市场、促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在短期内非常有限,而从长期看也不确定——它依赖于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否形成和与农业生产、销售、分配及服务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改善的程度。而且,就长期而言,农村税费改革本身只是一个切入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农村改革的侧重点应当有所变化,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乡(镇)和村级财政制度的调整是根本。本文还利用调查数据,就国家减免农业税费可能的效果给出了一个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农民的农业收入已经接近极限,农民总收入与非农纯收入显著相关;短期内,在农业分配制度的调整相当有效的前提下,农民的收入只能够获得有限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波动周期研究:1949-2006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和B-P滤波法测定了1949—2006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波动周期,并与粮食总体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水稻的波动周期与粮食总体波动周期最为一致,小麦和玉米差异相对较大;小麦的波动周期与粮食总体波动周期关联度最小;而玉米的波动幅度最大。水稻是调整粮食波动最直接、明确的手段;小麦则具有"反周期"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滑粮食波动;而玉米的稳定将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粮食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的经济影响及现行政策的调整--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省域还是从县域范围来看,退耕还林对耕地和粮食的压力都很小,但对退耕县的畜牧业、劳动力剩余、种植业结构以及退耕还林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却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据此,本项研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现行政策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粮食生产与竞争能力:广东省财政农业投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广东省财政农业投资具有三个目标 ,其优先序依次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和粮食生产。因为农业科研、农业灌溉、农村基础设施等财政农业投资介质对实现上述目标的影响各不相同 ,所以广东省财政农业投资应在明确其作用机制基础之上 ,对其投资方向与结构不断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