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要让广大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要“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维系力量。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向心力;推进社会主义乖谐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凝聚力;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支撑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竞争力。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效,需要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试图通过对嘉兴“红船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考察,从根本上揭示其蕴含的人文意义以及与嘉兴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并进一步归纳出其核心“红船精神”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内涵特征,以求更准确地从人文角度把握其精神实质,更好地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在团结民族,增强民族创造力上起着重大作用。我国人民在精神文化上还有很多提高的地方。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一个必然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走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加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并且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质及特征,同时也提出一些关键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抵御外来侵略,推动社会前进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动力。它具有历史性和承续性特点,它经过了不断培育、弘扬、和发展的过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与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结合起来。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发生、发展、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新闻或影视作品,作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消遣和享受,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启迪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些新闻媒体或者影视作品迷失了原本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导向,逐步被市场利益所驱动。这对社会环境的塑造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抵制和消解大众传媒载体不良导向对青少年群体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以义驭利“的行为准则,注重和谐发展的观点,“宁俭勿奢“的自律意识,注重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等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认真深入地整理和挖掘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论,对于健康有序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但也造成人类的“精神危机”;人文文化则使科学文化造成的“精神危机”得以校正。两者的结合将使“两个文明”在正常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五中全会的《建议》和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以及李鹏总理在全会上的讲话中,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当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认清形势,振奋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的理论水平、文化素养、精神生活、道德风尚、社会环境和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执行党的决定的需要。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11.
李红梅 《企业家天地》2013,(10):177-178
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明确指出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要让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推进免费开放力度和进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后,深感文化工作者目标明确,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和谐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凝聚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育学习创新的企业精神、倡导诚信竞争的经营策略四个方面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坦然面对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困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最大的国情出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论”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的蓝图。但由于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缺乏管理、缺乏特色等原因,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障碍,还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建构一种具有文化、教育、科技、娱乐、体育等丰富内涵的新农村文化,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缩影,而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构建“美丽中国”的根本。本文在正确认识“美丽中国”时代条件下,对当前大学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落后、主体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美丽校园的若干思路进行了探讨,大学有必要完善原有校园文化系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将“美丽中国”的建设融入大学校园的行为实践中,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宏伟目标。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自然、区城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文化消费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该从农民自身、精神文化生产及其改善农村文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和发展农村文化消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被企业员工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重庆凯源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司经济建设互相推动,共进双赢的重要性。现从企业精神、内外关系、文化载体、子文化建设几个方面对构建企业文化发挥文化软实力推动公司全面发展论述如下。一、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地火精神”为切入点,加强凯源特色文化建设重庆凯源公司作为石油天然气生产供应企业,决定了它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过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地火精神”及其文化曾经凝聚激励着石油天然气矿千万名员工,走过了奉献创业的风雨历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地火精神”,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观念体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要继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质,另一方面又要拓展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实...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为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校园内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民族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大力倡导民族精神,并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切实担负起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高等学校担负着传承和发展文化、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确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增强结合渗透意识,以人为本,培育主体精神,努力提高大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