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执行力差的问题。老板可能会抱怨员工的执行力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执行力差虽有员工能力的问题,更多则是企业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冠华  薛亮 《企业研究》2005,(12):48-50
美国著名企业ABB的原董事长巴尼维克有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当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范围横向扩展到一定程度时,老板一个人已经无法负责这95%的执行了,为了使企业仍然能够运行有序,老板就需要找一些替身,去传达他的思想、执行他的战略。这就是企业中层的诞生。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老板就是脑袋.要去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也就是基层员工那里。因此,可以说,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  相似文献   

3.
在大多数人眼里,“独裁”是个贬义词:专制强权的暴君、骄横跋扈的老板、独断专行的上司……并且,有些员工私下也在抱怨自己的老板太霸道: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另外,很多管理专家纷纷撰文抨击与讨伐一些企业老板“独裁”,认为“独裁”非企业长久发展之计,是企业难以突破的成长瓶颈……在这样的“大氛围”中,即便一些企业老板觉得自己有些“独裁”,也往往不会承认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4.
谈到企业管理就不得不谈到执行力。老板经常抱怨企业战略没问题,就是执行不到位。他们把企业的过错推卸到员工头上,却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员工执行不力,难道真是员工懒惰吗?  相似文献   

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领导者无法了解自己的错误,就会把整个组织带向危险的境地。员工"管理"老板听起来似乎有些离奇,而且几乎没有人相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对于老板大权独揽、员工唯命是从的管理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为什么员工要"管理"老板首先,从公司层面上来说。"管理"老板其用意在于找到一种身为员工的积极行为模式,在组织体系中真正建立起上下交流、自我负责以及同心协力的合作关系。如果一个公司或团队的各级成员能够围绕共同的目标组成一个行动整体,那么这个公司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谈到企业管理就不得不谈到执行力。老板经常抱怨企业战略没问题,就是执行不到位。他们把企业的过错推卸到员工头上,却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员工执行不力,难道真是员工懒惰吗?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最佳雇主眼里,对员工的“情谊”而非“法律”层面的援助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深刻嵌入到老板人格和管理者的人格当中,虽然并没有条理规定企业必须这么做,但企业也愿意负责,这和家庭观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文化》2009,(5):54-58
建设有超强凝聚力、架构清晰、理念明确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增强企业向心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能对打造企业品牌提供文化支持。 然而保险企业在文化建设和执行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很多误区。比如有些公司企业文化模糊不清,使员工产生模糊不清的认识;有些企业盲目照搬其他公司的企业文化,胡乱套用,其效果可想而知;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假、大、空,没有实质内容;而有些则令人觉得飘乎不定,捉摸不透,口号高喊却无法执行……  相似文献   

9.
外企,薪水高、管理先进,一直受人们追捧。然而,受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影响,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求职者们花点心思了解不同企业的特点及要求,相信对进军外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美资企业来说,具备以下4种意识,至关重要。主动意识一位美资企业老板说:“我在给中国员工开会时,先提出问题,然后谈我个人的看法。问有没有意见,大家都不说话,我就点名叫他们说。有趣的是,有些被叫到的员工,常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反问我:‘是叫我吗?我没有意见。’我认为这并不是好事情。  相似文献   

10.
一家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如果一个老板过多地在乎眼前的利益,那么你会失去企业的未来. 为什么中国企业大多数发展困难?关键原因在于企业没有稳定的员工,稳定的客户,所以导致企业没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定的利润.大多数企业为何总是年终走人,年前招人呢?因为在年前老板和员工都是彼此寄托希望,合作一年以后却双方产生失望.一边是老板说员工无能,一边是员工说老板无信.所以导致年终双方不欢而散.来年,老板继续招人,员工继续找工作.双方都造成了多少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浪费啊!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企业是某鼎鼎大名的民营企业,但老板总喜欢把主动辞职的员工硬说成是被公司开除的。且不去讨论老板的动机是什么,员工的主动辞职被这位老板视为背叛了,如果用“开除”这个词来描述,是这位老板自然而然的心理反应。在这种忠诚的观念下,员工需要忠诚的主体是个人——老板或者员工的直接主管。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忠君思想的历史给许多人留下的对忠诚的理解常常是这种对个人的忠诚。在今天的许多企业里,员工、老板也都不会对这个约定俗成的观念产生怀疑。在老板表现并无失常的情况下,辞职的不忠诚行为依然不被老板认可…  相似文献   

12.
郭建玲 《楼市》2012,(5):76-79
"对一个企业来说,完全没有老板的影子,这不客观也不现实,‘老板情结’并不是负面的东西,一个企业的老总对自己的产品高度重视,也会让企业员工更有责任心,而产品上有老总想法的投射是客观存在的,金都也不例外,但是,光有‘老板情结’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3.
当然了,老板发火的原因还有很多,想想老板也挺不容易的。一般来说,在整个公司里,只有老板是对公司的盈利在负责的,而员工只是对自己的工作和收入负责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中层对老板最不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中外管理》2005,(3):50-51
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中层的执行。但员工满意度调查却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甚至低于基层员工老板最倚重的“干部”,恰恰成了不满最多的“员工”,这不能不令老板们警惕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文化包涵了企业里的所有文化。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老板抱怨,说企业没有人才。这种心情我能够理解,但并不认同。如果一家企业刚成立不久,那么企业没有人才也许可以理解。如果一家企业做了多年,员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老板还说企业没有人才,那么这个问题也许不是员工的错,而是老板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中国文化的宫本位所致,大多数老板都是属于那种喜欢“下命令”的老板。对企业里的员工来说,老板总是认为:“企业是我的,你是打工的,我是老板你要听我的!”。总认为是自己给员工锻炼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我发给你工资,你给我做事,天经地义。压根就没有想过是员工和老板一起创造顾客价值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其实,  相似文献   

17.
发“红包”是一些企业老板常用的激励手段,但是“红包”的利弊究竟如何?怎么发好?“红包”好不好   在管理实践中,有些常用的方法却常常没人去深究它。比如,发“红包”就是众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常用来酬劳员工的方法。依笔者对企业实践的观察,发现人们对“发红包”的效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一种是“红包”好,因为老板可以根据自身对员工业绩的判断,恰当地奖励员工,同时可以增进员工对老板或企业的忠诚 (要注意这两种忠诚不一定是一回事 );另一种是发“红包”的方法不好,因为无法真正保密,使得员工之间相互猜测攀比…  相似文献   

18.
史永翔 《公司》2004,(2):28-28
老板做事有规则,才会让员工有归属感。合规文化没有建立,企业注定长不大。  相似文献   

19.
管理是需要激励的,在企业管理中要想让员工有好的表现必须不断给予物质与精神的激励而最重要的是精神激励因为人是情感动物。有老板曾对笔者表示员工表现不好的时候就应该批评就应该骂,为什么要激励?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细想起来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批评是老板的权力也会给员工适当的压力从而产生动力,但带来更多的是员工的消极性与对工作的抵触性。老板最终是要获得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劳动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和环境等方面。劳动合同问题。根据调查,目前,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中有很多企业没有与员工签定劳动用工合同,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凭据。根据调查,有些企业老板为了逃避员工职业病造成的法律责任,他们采取三个月换一批员工,这样一来,当员工的职业病或职业中毒发作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企业,又没有任何凭据,给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认定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劳资纠纷问题。据了解,不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