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商人,陈光标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陈光标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不是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常年坚持的“慈善”之路。他高调、张扬,以最特别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被指“作秀”时,他的回答理血气壮: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像我一样拿真金白银“作秀”。陈光标捐赠很“高调”,其捐赠款物数量之大、频率之高十...  相似文献   

2.
<正>"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陈光标如是说2011年1月26日,陈光标将继续进行他的慈善之行,这一站是台湾。陈光标将联合大陆数百位企业家,预计将募集1.13亿人民币善款捐赠给台湾民众,其中陈光标个人捐款2000万元。早在去年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袭击时,陈光标就通过红十字会捐赠了500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陈光标,人称"标哥",以高调慈善著称.每次他的慈善募捐都被炒得沸沸扬扬,其中褒贬不一,批评者质疑他的慈善动机,认为其是在作秀,进行慈善营销,陈光标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有争议的慈善家".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陈光标从企业成立第一年开始,至今其捐款累计突破15亿人民币.今日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富人对于慈善与公益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而相比来说,陈光标远非中国的最富裕者.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参加了一个慈善论坛,他在论坛上遇到了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成名于去年汶川大地震,他因为率领自家车队深入灾区一线抗灾,成为中国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3,(1):18-18
1月15日下午,陈光标在南京又尝试了他的“新冒险”,他躺在地上,身上铺着木板和钢板,然后让两辆小轿车相继从上面行驶而过。陈光标称,钢板加上小轿车共有1.5吨重,他尝试这个“冒险举动”,是为了号召公众少开车、多骑车,绿色出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6.
走近陈光标     
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奋战在灾区一线的身影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他向灾区捐赠款物累计过10亿元,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2010年玉树地震中,他再次奔赴灾区救灾。4月28日在北京正式发布的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上,陈光标再获“中国首善”。  相似文献   

7.
成都贩书的不认识我,说明他贩书的历史太短大致说来,成都贩书的不认识我,说明他贩书的历史太短;我不认识那贩书的,说明他在新华书店。我买书多且频,认识的书贩不少,但并不是每个书贩都自带“故事大王”,好让我在接触他们时,心存占他们便宜去挣稿费的念想。那我就从那些稀薄的信息里逮捕了一点好玩的材料,择一二人物,饾饤竹木,敷衍成篇。人体有寄生虫,学校附近有书店。书店在我读书的大学附  相似文献   

8.
刘延林的故事的确具有传奇色彩。 1964年,刘延林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恒升镇果子村。1978年,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的刘延林随烧砖瓦的姨父投奔了河南,那一年,他14岁。此后三年,河南、湖北、福建都留下了打工仔刘延林小小的身影。 1981年,刘延林回到家乡,借钱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贩猪跑单帮,但贩猪的生意却没有给刘延林带来财运,反而让他背了一屁股债。  相似文献   

9.
“陈光标是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是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是一个让家乡骄傲的人。我作为他的老师也倍感自豪”  相似文献   

10.
“标哥”,是网友对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光标的称谓,网友们将他评为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最感动中国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9,(2)
人物简介: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仅2007年,他捐出的善款近2亿元。他从未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经营。多年来他积极推动了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持之以恒地谱写着新时代"爱"的华章。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2,(8):18-18
9月16日下午,陈光标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销售新鲜空气和“陈光标好人”系列有机食品启动仪式。在发布会上,陈光标透露:“愿把卖有机食品的第一笔资金捐给人民军队,用于捍卫钓鱼岛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不是这次"裸捐风波",陈光标可能还不会进入我这种普通人的视野。我看到互联网上各类人群对陈光标这次"裸捐"的评价,有支持有赞誉也有担忧质疑甚至诋毁。我个人认为不论陈光标的动机是什么,不管这种善款的运作方式是否可持续,不管这种行为能不能推动中国慈善机制的健全和成熟,陈光标拿出的真金白银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种企业家关注慈善、热心慈善的行为都是值得倡导的。  相似文献   

14.
17岁的时候,浙江台州青年李书福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自行车,“如果再戴上一块手表,出门就很有面子了”。21岁时,身为照相馆小老板的他成了万元户,“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事情”。27岁时,用他自己的话说,“两三百万肯定是有的了”。今年,汽车大亨李书福43岁,据称是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他说这是他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我很小就开始挣钱了。”李书福把自己的创业史一直上溯到孩童时代,“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在村子里给人放牛,拉风箱,放牛一天能挣三毛钱,拉风箱可以挣到五毛。”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头脑很灵…  相似文献   

15.
边赫 《英才》2000,(12)
19岁的少年韩寒横空出世。他的身后是一片少年崇拜的目光,所有的崇拜都是因为自身需要的被体现,孩子们崇拜韩寒,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他们的一些影子。韩寒一鸣惊人于他的小说《三重门》。读过这本书后,稍许有些明白为什么韩寒会受到如此“群起而拥之”的欢  相似文献   

16.
“这头牛550公斤,出290公斤肉。”一头牛从“老牛”[前一过,他脱口报出了两个数字。上称一称,上下差不过2公斤。“老牛”属牛,33岁,名叫杨广富,山东省阳信县河流镇大寺杨村农民。他从14岁就开始贩牛,跑遍了大江南北。在牛行里摸爬滚打近20年,当地的同行都称杨广富为“老牛”。经验的累积让杨广富练就了一双识牛“火[金睛”。2001年,杨广富一天一次贩运300头牛,净赚6万元,让他在国内贩牛圈名声大噪。北京一家牛肉加工厂,要在一天内收齐300头重500公斤以上的鲁西黄牛,这批牛必须在当日的24点前抵京。一头牛给黄牛经纪人200元的差价。消息一出,…  相似文献   

17.
贫穷的怪圈     
“人穷———志短———人穷”有些农民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同样看中一条生财之道,别人抓住机遇说干就干,这类人却顾虑重重。某村是远近闻名的运销专业村,“春贩蒜薹夏贩瓜、秋贩花生冬贩虾”,不少农户因此年收入过万元。有个姓刘的农民因搞贩运赔了一次本,就不干了。邻居多次约他合伙再试,他不干;村干部借钱要他重整旗鼓,他怕还不起而不愿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在农户中不止他一个。现在,他家有6口人,单种几亩责任田,只能混个肚儿圆。“越穷———越生———越穷”在农村,有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认为…  相似文献   

18.
河南16岁少年陈辉在郑州郑东新区一建筑工地上,和其他工人一样干活儿挣钱。然而,这位年仅16岁的少年,却在4年前就患上了白血病,他的母亲也在生下他之后中风瘫痪在床。一直以来,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就借了3万多元的外债;2002年,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又从亲戚那里拼拼凑凑借了8万多元。亲戚朋友的帮忙,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简直是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19.
观察     
陈光标的两个胆子陈光标的行善果然特色鲜明、立场鲜明。就在一些中国富豪陆续婉拒巴菲特和盖茨的慈善晚宴之际,陈光标却在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巴菲特和盖茨的公开信,声称: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所以,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20.
今年40岁的郭守和,原是山东省蒙阴县毛巾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下岗后,他白手起家干实业,现在,他所创办的企业已拥有固定资产600余万元,企业用工600余名,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利税200万元,成为蒙阴县最大的民营企业和临沂市最大的专业气流纺纱企业。下岗之初,郭守和曾为失去“铁饭碗”而苦闷、彷徨。他收过破烂、贩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