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博览》2013,(21):36-37
经济学家、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储蓄、外汇储备双高的资本充裕国却面临着畸高的融资成本?是什么造成了亟需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大量涌入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2.
外汇储备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适度的外汇储备对于维持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并且已经形成超额外汇储备的局面,如何协调超额外汇储备和国内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在次贷危机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规律性,如何客观认识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内在矛盾,不断加强危机管理功能,及时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决策部门和理论学术界为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2008年6月出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的王自力一度被业内誉为“明白人”,言语犀利则是其独特的风格,曾直指“监管不到位是引发金融危机最主要的诱因”。此次接受《中国金融家》记者专访,王自力就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外汇储备战略、  相似文献   

4.
从1993年到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50倍,成为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有关最优规模和巨额利弊的分析,这些观点从经济与金融的各个方面给与解释。文章从一个新的分析视角,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万亿与中国具有大国经济特征联系紧密。具有大国经济特征的经济体在对外贸易,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透过外汇储备过万亿这一现象,充分认知中国的大国经济特性将有利于未来的国际国内政策取向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亟须由投资型拉动转向消费型拉动已是各界共识。5月12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拟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率先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给启动消费再添一剂良方。有人用“恰逢其时”来形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推出时机。然而,新事物的产生总难免吸引更多的关注:金融消费公司如何开局?会不会成为中国版的“次贷”?如何发挥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动向     
《中国外汇》2006,(9):5-5
魏本华:中国经济需要充足外汇储备支持;易纲:构筑“人民币第一”的金融框架;夏斌:不排除再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巴曙松:金融控股倒逼监管革新;李扬:在外汇储备操作与货币政策操作间设隔离墙;林毅夫:产能过剩使宏观经济面临两难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伴随全球危机的扩展和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金融的世界地位获得了巨大提升。基于中国2万亿的外汇储备以及中央政府主导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实施,国际社会对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寄予了厚望,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以及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桥梁”的人民币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当前,在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主要的担心是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会像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一样,由于汇率升值而造成经济长达十年之久的衰退。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没有完全缓解,人民币该不该继续升值?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巨大的外汇储备是否可作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标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到底怎么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建奇  侯绍泽 《中国金融》1999,(3):36-36,46
998年下半年,巴西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金融危机的风险急剧增加。同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工业国家被迫紧急宣布向巴西提供415亿美元的援助。此后巴西的经济状况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9年1月13日,巴西宣布扩大雷亚尔汇率的管理波幅,中央...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勇 《国际融资》2008,(12):30-32
美国次贷危机正逐步演化成“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呢?有种侥幸的观点认为,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仅仅是外汇储备的缩水和金融机构投资美国次级债的损失,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很小或基本上没什么影响。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使中国经济在本次危机中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量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此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内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升高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对此加强宏观调控,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彭文生 《新金融》2024,(3):11-17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如何理解“金融强国”?本文试图从规模经济视角提供一些观察与分析。相比过去,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以及金融周期下行所凸显的债务问题和房地产问题等方面的挑战。问题与挑战之下,未来中国经济的亮点在何处?本文认为,规模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这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对金融业而言,是不是服务规模大了单位成本也会下降?如何理解规模经济和金融强国的关系?本文从金融监管、风险处置、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对上述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下半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种不确定性将成为2009-2011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主要特征。未来三年,经济增长是否会大起大落?是否会爆发全面恶性通胀?投资、外贸、消费三大动力将有何变化?宏观当局又将如何应对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对2009-2011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宏观调控的取向,为我们把握未来三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提供了一个前瞻性视角。  相似文献   

14.
天勤 《国际融资》2009,(3):24-27
源自美国的金融海啸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还在蔓延,如何看待这一场危机?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反思?在大危机面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怎样的挑战?经济增长转型为什么如此艰难?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一枝独秀?如何看待美国的金融创新?带着这些问题,《国际融资》记者采访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吴晓灵应该称得上是影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由农村金融、小额信贷到资本市场、私募基金,她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方方面面倾注了许多心血。在本期《金融家论坛》栏目中,吴晓灵再次将她对中国经济金融走势的诸多思考与读者共同分享,其中包括:如何看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事实,如何制定现今的金融政策、如何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房地产调控应该走向何方?如何解决节能降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宁留甫 《中国外汇》2008,(11):14-15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问题愈加突出。从金融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性的通胀与执全球金融牛耳的美国经济金融政策有什么内在联系?以中国基本国情分析。如何看待中国的通胀问题?对于治理通胀,专家提出了什么对策?历史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本期专题邀请著名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平均每年接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跻身全球三甲的经济总量以及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等,书写着世界经济史的一段神话和传奇。于是,世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东方这个曾经一度衰落的神奇国度: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如此,这种势头还会持续多久?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吸引着各国经济学家好奇的“眼球”,进而刺激着他们新的学术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与形势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应当如何推进?从金融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当前实体经济对金融业的现实需求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利率市场化等推进相对谨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出发,小微金融服务的改进与上述实质金融服务需求都程度不同地相关,并有潜力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程炼 《中国金融家》2012,(6):142-143,150
曾几何时,欧元的兴起使国际货币多元化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如今欧债危机阴霾不散,也给欧元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实力的增长,社会各界对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货币新的思索:成为国际货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人民币能否成为全球性的主导货币?怎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才算是合理或可行?  相似文献   

20.
周良龙 《中国外资》2011,(4):183-183
外汇储备相当于保卫国家经济的一道"长城",更是一个"蓄水池",当前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如何寻求最优方案,使外汇储备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对经济的双重影响,最后探索未来发展的策略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