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收入分配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美国、日本等OECD国家长周期和近15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研究的热点。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于中国扩内需、促转型、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选取“国民收入倍增”时期的日本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为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前夕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比较研究对象,来诊断该时期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性。经比较发现,当前时期中国住户部门收入占比过低,而政府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过高。这不仅对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合理性作出论证,也为“国民收入倍增”时期如何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有测算方法主要包括:资金流量表测算法,具体又包括直接使用资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测算和对资金流量表中的某些数据进行修正后测算两种情况;收入法GDP测算法;其他测算方法。文章对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测算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测算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简要评析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劣,以期为度量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格局,反映了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社会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当前我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中,住户部门所占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文章从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以及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方面,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失衡,及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调整农业结构既是我国农村改革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调整农业和农产品结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推进农村城镇化,调整农村劳动就业结构;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增加公共物品投入,完善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WTO农业协议:局限性及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WTO农业协议的基本框架结构,进而指出了农业协议在关税约束条款、非关税壁垒的关税转化、最低市场准入机会的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由此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的目标及原则,并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如调整和改革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建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优势、完善关税保护手段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财政支农政策的基本依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的稳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尤其在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体制下,农业的弱质性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以促其稳定发展。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公共财政支农应当成为保护和支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在首都北京落幕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党和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这个问题。据悉,除了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就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税负水平来看,中国目前存在着名义税负偏低、实际政府负担过重的问题。应当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分配格局,扩大税基,加强管理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在“十二五”期间将中国的名义宏观税负水平逐步提高到25%以上,同时使纳税人的实际政府负担水平比“十一五”期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已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造成农民增收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以来,国家政策中的城市化倾向,尤其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化倾向,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必须先从调整国家政策入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体制性弊端是形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缺失,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公有制的比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政府和工会未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因此,要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产生了两个重要现象:工资增速远低于GDP增速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政府掌权了大多数资源和绝对的权力,导致分配偏向于政府和垄断企业;并且在以GDP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竞争下,各地在产业选择时都偏向于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提高了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谈判能力,导致企业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国民收入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增大。如何妥善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视角出发,提出我国现阶段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仅要关注再分配环节,更要维护好初次分配环节的公平与效率。只有确保"起始公平"和"程序公平",才更容易实现"结果公平"的分配目标,才能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进而扭转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依据河北省2001年—2009年统计数据,以河北省为研究范围,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指标,以136个县域为分析的基本单元,以区域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河北省农民收入变化的特征,发现河北省农民收入差距从2006年开始呈扩大趋势,收入差距变化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有着紧密联系。收入结构、产业结构、地理区位、科技和教育是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农民收入对第一产业依赖性较强,大力发展农业是提高河北省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美两国的国内收入差距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扩大,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分配制度、市场体制与经济发展三类。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国内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由此解析我国的收入差距,并研究适宜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