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2010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目标、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宏观调控的三大目标得以较好完成,但对物价水平的调控不尽如人意。从目前形势看,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状况是一种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反映,也是确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促进并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我国实现对外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在阐述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基础上,探究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制约因素,并对如何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吴振宏 《商业研究》2003,(15):81-83
国民经济内外均衡涉及到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关系问题。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或顺差的关键点之一。我国和拉美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往往造成经济大幅波动和其他一些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外部均衡在整个宏观均衡中的地位总体趋于上升,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当前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十分必要。由于我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经济结构可能长期延续,在长期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条件下形成了制造业发展对出口的路径依赖,我国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长期化常态化成为难以改变的趋势,因此从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是走德国之路,选择“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模式,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将国际收支调节的重点放到资本项目上。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衍照  杨明 《商业研究》2011,(10):98-104
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以往开放战略的缺陷,其导致的福利损失是巨大的。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与外围关系视角看,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中国外向型经济扩张必然会导致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中心与外围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需要的不仅是外资、外贸等政策的调整,只有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以往的对外开放战略,树立科学的对外开放观,实施开放战略的转型,才能改变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避免福利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特别是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是开放经济外部均衡的内在要求,也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仅关系着我国汇率政策的正确评价,更可以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外经贸财会》2007,(11):21-21
中共十七大代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表示,从外汇管理方面而言,要促进3个方面的改革,促进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她说,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有一个平衡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是最重要的方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产生是和储蓄、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方面出现的深层次问题相关,工作的重点还是要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去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保持基本稳定———1997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孙鲁军从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看,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因此,判断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应该根据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来分析。贸易外汇收支将保持一定盈余1世界经济贸易保...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打好开局基础十分重要。预测,2006年我 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应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重视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更应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发展重点转到 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上来。  相似文献   

11.
权衡成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较优势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国际收支周期波动和长期平衡的角度看,单边的资本持续流入或者流出均不利于国际收支在长期内的可持续平衡,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通过双向流动获得最佳配置是必然趋势.这就是中国在获得高水平的资本流人的同时("请进来"),还有必要主动探讨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的根本原因.从当前的国内外环境看,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丹 《商业研究》2002,(15):1-4
若解决开放经济中出现的内外平衡矛盾,必须运用政策搭配的方法。将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经济 平衡综合起来考虑,因为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宏观经济有关,所以通过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而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探讨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走势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对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提出了战略思考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打好开局基础十分重要。预测,2006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应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重视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更应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发展重点转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上来。  相似文献   

15.
高小勇 《浙商》2007,(1):24-2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方文 《国际贸易》1998,(6):46-49
国际比较 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各有区别。从世界范围看,典型的国际收支调节模式有以下几种: 1.成熟的债权国模式。这一模式的国际收支结构是:经常帐户逆差(其中贸易收支大量逆差),服务收支大量顺差,资本收益(指利润、利息收入)的收支大体平衡;金融帐户存在大量顺差。这种模式目前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内外经济均衡两个目标。如果只考虑对内均衡,那么,外部不均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国内经济。本文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的现实,认为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均衡一齐抓,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并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及外汇汇率改革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力促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8.
邢荷生 《商》2014,(8):164-16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和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上分别出现了高达本国国民生产总值10%的顺差和6%的赤字,由此引发对外经济失衡问题的关注。很多人担心,这样大规模的外部经济失衡一旦进入调整阶段,可能危及经济的长期发展。但是判断各国的外部经济状态是否失衡,不能只看国际收支平衡表账面是否平衡,而应该看对外净资产头寸是否能够反映一国未来的支付需求。这种支付需求受到人口年龄结构、公共债务水平和收入水平等长期因素决定。即使在外部经济均衡的情况下,这些长期因素的变化也可能造成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出现失衡的情况。另外,经济增长速度与对外净资产的投资回报能够缓解外部经济失衡的调整压力。  相似文献   

19.
周桐 《北方经贸》2013,(12):130-130
根据我国当前国际收支状况从经济学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的经济现状笔者认为近阶段我国的国际收支管理应以适度逆差的动态上的大体平衡为宜,而等经济物价稳定、逆差效果显现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1990~2012年国际收支状况入手,阐述了近十年来的国际收支现状。发现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