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美育教学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针对高校通识美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托高校艺术学科优势,立足于讲台、打造平台、搭建舞台,提出"三台融合"的高校通识美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学生的成长成才引路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就是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文章着重从个性育人、文化育人、劳动育人角度探析了当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以期为高校辅导员育人机制、劳动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任务,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认知中,以增强大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大学生人格魅力。以美育人,从美育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在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中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从美育体验中激活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大学生优秀品格,彰显思政教育特色。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融要从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多个维度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时代发展核心在于立德树人,推动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逐步开拓一条创新之路,必须要对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内涵、价值以及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地把握。职业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目标,贯彻“五育并举”举措,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有用之才。文章从目标、人才培养、育人体系、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个路径,即把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的目标路径;实现职业教育“一好三高”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路径:职业教育构建“四融驱动,五化育人”育人体系的育人路径:从“四维”角度分析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路径。  相似文献   

5.
美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提升广大学生群体的审美取向有着积极作用,也能够通过“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来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环节之一的高职教育,如何促进美育教育创新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广大学生群体美育素养提升,使之成为高质量的人才,更是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剖析当前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创新与实践现状,并就当前提升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创新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就思政课如何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出新要求,为思政课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此,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应以“重视不重视”为态度向度、“适应不适应”为现实向度、“做得好不好”为评价向度,进而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新时代高校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应注重在这“三个向度”上持续用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育是一个热门词,美育路径、美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在对目标不甚明确的时候就开始路径设计,是本末倒置的。本文认为,美育在中国当代社会的价值除了让学生了解美学知识、掌握几种艺术技能或提高审美能力之外,更应让学生肩负起培养有德性、有担当、有情怀兼具创新能力的人,因其关乎“立德树人”的时代主旨,为了区别起见,本文称之为“严肃美育”。本文通过对“复往——废弃物装置艺术展”先导课程设计、授课过程以及作品内涵解读来阐述“严肃美育”如何达成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兴起及迅猛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工作特别是实现立德树人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面对发展迅速的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媒介水平,把握住立德树人关键时期、关键内容、关键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来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榜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采用历史分析法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与总结,大学生榜样教育承继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厚植于于中华传统德育理论、扬弃于观察学习理论,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动力。以系统性的视角来审视高校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其存在大学生传统榜样教育价值理念的相对滞后、大学生选树榜样类型比较单一以及榜样宣传的形式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理念、完善大学生榜样选树标准和丰富大学生榜样宣传形式等策略,增强高校榜样教育的育人效果,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推动高校榜样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理念及方法,其注重先“修己德”、“内省”而后“化人”的修身理念,有助于大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格塑造的培养.文章以传统文化中育人思想为切入点,着重论述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并就如何运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和当前发展出发,近期西部大应主要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其主要思路是设计西部地区空间布局的点轴系统;以此为基础确定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重庆制造业竞争力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重庆制造业内部28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