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辜红丽 《经济师》2023,(12):118-119
文章基于14所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分析,认为开放大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是帮扶济困、发展产业、组织振兴、繁荣文化和富裕农民。其价值体现在推动乡村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助力乡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开放大学赋能乡村振兴注重内涵式发展,其对接国家战略提升愿景引领力、依托合作办学提升资源整合力、发挥独特优势提升管理推进力和聚焦学员需求提升教育服务力,是值得学习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对乡村人才发展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甘肃省乡村人才振兴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人才素质偏低,部分村干部发挥作用不充分等,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留住乡村本土人才,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等振兴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孙贺  马丽娟 《经济纵横》2023,(3):112-119
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力资本出现积累迟滞、增量流失、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多重困境,乡村振兴面临较大的人力资本缺口。推动城市人力资本向农村流动是化解农村人力资本缺口的重要路径。对此,需要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完善畅通人力资本回流的体制机制,构建贯通人力资本流向农村的全域、全流程政策框架体系,探索推动人力资本流向农村的最优路径,确保人力资本“流得进、有业成、留得住、能沉淀”,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从“外生”向“内生”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以福建省为例,从“政治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技术嵌入”4个维度分析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逻辑。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存在政治嵌入成效不足、文化嵌入不够、认知嵌入和技术嵌入紧密性不强以及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此,应从制度保障、精准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构建等方面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更好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5.
王建强 《经济论坛》2022,(8):99-106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最为关键。近年来河北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在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培育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吸纳人才的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措施不足、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村人才能力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乡村人才成长激励保障不足、对乡村人才培训缺乏多元保障等制约因素。文章提出了加强乡村人才振兴综合管理、实施乡村人才预购与定制培养制度、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对乡村人才进行科学评价、完善基层人才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21年大学生“三下乡”对乡村振兴的调研数据研究乡村人才人格特征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顺同性和外向性人格特征总体上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顺同性人格特征的影响远大于教育年限的影响,外向性人格特征的总体影响也大于教育年限的影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顺同性的影响下降,外向性的影响上升,神经质与开放性人格特征分别在75%分位数点和25%分位数点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具有显著负影响,严谨性人格特征对乡村人才收入增长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对不同职业和性别的乡村人才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外向性人格特征对男性和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乡村人才更重要,而顺同性人格特征对从事非农业相关工作和女性乡村人才的收入影响更大。因此,国家在义务教育中应更重视农村学生人格特征的提前干预,重视农村居民人格特征的引导和培训,提高乡村综合人力资本素质,从而带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高水平的财政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未尽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失均衡,支出预算管理也仍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力度和效率。只有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制度水平,才能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目标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乡村本土人的努力,而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缺乏,在此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恰恰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功能,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当前,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处于实践的困境之中。基于此,通过从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机遇分析着手,着重探讨助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转变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方面提出助力优化的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这其中农家书屋由于其创新性、独特性、便捷性的建设特点,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为城乡文化交流、强化乡村文化教育功能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并进一步完善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图书资源利用不当、服务成本高、公众参与度低、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在拓展服务范围、完善公共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平台、完善目标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水平,促进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一直是旅游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基于乡村振兴研究视角,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在资源、功能、政策方面的独特优势。以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出发点,梳理了乡村旅游在产业、生态、人文、治理和经济五个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结合乡村旅游瓶颈问题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路径。借助全域旅游和市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创新驱动和民宿引领升级旅游服务,坚持绿色生态和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保障持续发展,全面为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揭示治理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因素体现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主要特点是情境特殊性、目标多元性和主体民族性。现存问题有治理主线明确性不足、治理主体参与程度弱化、治理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和企业生态责任履行缺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遵循主线—结构—平台—补充的内生逻辑,具体表现为治理意识—治理主体—治理技术—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治理实践路径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开发与应用符合民族实际的数字技术、强化民族地区企业生态责任建设四个方面,从而将民族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动能与优势。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对乡村文化内涵分辨不清,由此造成了理解上的错乱,表现在提升路径便是乡村文化振兴措施混乱,导致所提出方案顾此失彼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结合"乡村文化三维共建模式"和乡村"私"性文化研究,对乡村文化的内涵从理论层面进行梳理,探究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路径,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2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特征。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并着重提出了要大力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如今,我国乡村在义务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及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起色。但是,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薄弱以及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对比,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主体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此,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增强主体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建设人才;引入数字媒介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以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客观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农旅融合型、民俗体验型、红色文化嵌入型、城镇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和生态保护型六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同时研究发现目前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缺失、品牌塑造不强和在地农民获得感不高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过程中,必须打好“乡愁牌、生态牌、特色牌和坚持人民主体性”,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倪莹莹 《经济师》2022,(6):186-187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当前,数字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用网需求持续增长,乡村网络文化建设势在必行。重塑乡村网络文化对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助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1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是必不可少的,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又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意义重大。文章就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针对互联网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的机遇做了深入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通过研究探索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孙坤 《大陆桥视野》2022,(2):129-131
乡村文化振兴对于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认真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疆南疆地区通过加强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惠民活动、选树先进模范等方式积极探索"文化润疆"在基层实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