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将逐渐成为银行的主导业务之一。本文归纳和梳理了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目的,以及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关于衍生品导致银行风险增加的观点是有偏见的,希望能对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熊玉莲 《新金融》2010,(1):55-58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资本充足性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巴塞尔协议为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性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管理思路和框架,但现有监管无论在适用范围还是风险覆盖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金融衍生品交易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和竞争焦点。在对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监管中,我们应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建立灵活的资衣补充机制,完善对金融衍生品的独立估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金融十二五规划,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将获得更充分的发展,适当性规则作为场外衍生品投资者保护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重要性日益突出,内涵也将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适当性规则的法制现状主要存在银行立法过于原则、证券立法门类繁多、客户分类易成为金融机构限制交易的手段、尽职调查义务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对此,参考借鉴发达资本市场关于客户分类、尽职调查义务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立法经验,构建并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适当性规则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来,互联网对世界金融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和有益的作用。它提高了金融市场透明度,实现了信息的民主化和自由化,创造了新一代普通投资者,使其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快捷的速度投资于任何金融产品。但同时,互联网也使普通投资者陷入眼花缭乱的数据迷雾而无法清晰地判断和评估所投资产品的风险,而这种数据迷雾又帮助华尔街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纷繁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以及缺乏规范的网络系统,从而促成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赚有限,亏无限”的累计期权交易以其“高杠杆性”给国内外机构投资者造成了天价损失。总结和分析其他国家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措施和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政府提高监管水平,企业CFO提升投资风险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博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34-235
2012年2月,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了《提供复杂金融产品的适当性要求》报告,对健全中介机构向客户提供复杂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提出了建议。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中介机构履行公平交易职责、诚实信用职责、专业服务职责和管理利益冲突的职责。中介机构应当充分了解客户的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财务状况、风险容忍度等信息,充分了解所推荐或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从而使所推荐或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适合客户。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原意是要减少、规避和转移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但由于衍生品本身的杠杆作用和定价的困难,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备工作的进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已经呼之欲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既是一个增加投资品种的机会,同时也面临更多层次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诞生是2006年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意味着国内从此拥有了专门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场所,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将在该交易所诞生。2007年股指期会正式推出,这对广大投资者而言会带来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9.
结构类理财产品是一种嵌入金融衍生品的固定收益证券。通常情况下,结构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股票、基金低,收益比存款高,是一种介于股票、基金和定期存款之间的投资工具,可满足普通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与完善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制度对于加强投资者保护、优化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责任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而言,《九民纪要》对责任主体范围的规定存在不当地向金融产品发行人扩张的风险;违反适当性义务的责任性质也被不当地界定为合同责任,不利于投资者保护;而法律对于责任减免事由的规定不足,将使金融机构缺乏“安全港”规则的保护,导致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存在利益失衡。为完善适当性义务的责任机制,在责任主体方面,应当明确责任主体的扩张限度,金融产品发行人仅在参与不当推介行为时可以作为责任主体;在责任性质方面,适当性义务是一种信义义务,违反适当性义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责任减免事由方面,应当发挥监管部门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帮助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共同构建完善的责任减免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与监管部门三方的共同努力,实现金融机构与投资者的利益平衡,营造和谐共赢的证券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从2008年至今,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上几个主要的金融市场都受到了重创。在金融交易巨为繁杂和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如何降低作为重要投资工具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显得至关重要。而金融衍生品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所以如何正确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并适当的转移控制风险,是企业和国家的金融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飞  汪航 《甘肃金融》2009,(5):25-27
引言   关于衍生品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作用一直存在着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衍生品能转移市场风险,从而能够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衍生品会在资本市场上传递风险,从而引发危机.chan-lau,Jorge A.and Li(2006)认为,发展衍生品市场可以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他们强调,银行利用信用衍生品,可以把部分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到银行外,从而降低了风险集中度,提高了信贷市场的效率,稳定了银行系统.……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控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可以用来避险、投机,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一系列的由金融衍生品交易而起的恶性经济事件发生后,如何对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就成为金融理论研究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企业应从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控制系统、培养金融衍生品的高端人才等方面来规避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市场载体。随着投资者数量规模的迅速增大,对于投资者的合格认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金融市场实施分业监管,对于不同金融产品、金融主体有不同的合格投资者认定规则。但在法律方面,目前只有《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合格投资者"有所规定;在规章制度方面,我国制度大部分只对投资门槛有刚性设定,其他因素设定较少。银行理财业务是重要的金融产品来源,但对合格投资者的认定依然存在着法律地位低、监管规则不统一、门槛设定起点高、设定因素单一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亟需监管加以规范和调整。本文建议从提升法律主体地位、加强监管协调、改善门槛设定、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等角度,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合格投资者认定方法,为银行理财业务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丰富了金融市场中投资风险收益曲线,延伸了商业银行业务增长空间,虽然投资者参与的热情很高,但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意识不强。如何充分发挥银行代客理财的有利性,成为个人、企业、银行等多方利益相关者都受益的金融产品,就需要银行对这一业务的功能、目标、风险防范进行清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股市投资者结构仍需进一步改善.从国际上来看,影响股市个人投资者选择直接投资还是委托机构投资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税收因素、市场机构发展因素、市场参与成本因素以及社会与个人因素.在不影响个人投资者资金进入股市积极性的前提下,为了推动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改善,本文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多部门统筹协调,完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发展并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提高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三是在畅通个人投资补充养老保险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个人财产性收入税收征管,完善部分个人财产性收入的纳税体制;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相似文献   

17.
薛晗 《时代金融》2013,(20):71-72,80
随着金融创新和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频繁地爆发,金融衍生品的任意交易给投资者带来惨重的损失,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制度应运而生。我国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存在金融消费者监管与保护缺乏独立性、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缺失等问题,通过对美国、日本、新加坡的实践经验分析,给出建构中国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子超 《中国外汇》2008,(7):32-33
约49亿欧元的创纪录交易亏损,终结了法国兴业银行衍生品行业最赚钱银行的声誉。法兴银行交易员的违规操作再次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安全的反思。通过本专题讨论,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正是交易员的操作风险、银行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面临的道德风险和市场系统风险,使一只蚂蚁有了撼倒大树的力量。而数年前的“中航油”事件也似乎在提醒着我们。金融衍生品风险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何看待这些中、外金融衍生品事件,发现孤立、偶然事件之中的必然,更好地发展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正是本专题的组稿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股指期货推出工作步伐的加快,人们对股指期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它的推出不仅为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领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尤其是对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规避风险的保险工具,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衍生品监管制度和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特征探讨金融衍生工具使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显著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水平,且利率衍生工具和外汇衍生工具发挥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商业银行使用衍生工具通过降低净利息收益波动和不良贷款率减少银行风险,说明使用衍生工具能有效对冲利率风险与外汇风险,开展代客衍生品业务能获取更多客户信息,降低信用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使用衍生工具降低银行风险的作用越显著;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冲击下,使用衍生工具的商业银行相对于未使用衍生工具的银行表现出更好的经营稳定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商业银行衍生工具使用及风险管理相关文献,为明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衍生品业务作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