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整个道德体系中,责任意识居于最高的层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保证他们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其健康成长,完善道德素养的内在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然而目前由于受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甚至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塑造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晨  傅常红 《经济师》2008,(12):9-10
和谐社会强调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民责任意识牵引着个人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情感,维系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个性品质,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培育和提高公民的责任意识。造就具有积极行为能力的现代公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原理、公民资格理论等分析了公民承担责任的必然性,并从社会制度、公共生活环境和政府责任等方面论述了培育公民责任意识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中培育提高公民责任意识的基本理念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变迁中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情绪反应和价值取向。在网络成为当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日益深刻。因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消极影响,并积极探讨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责任是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更是做人做事的前提条件。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不成熟、不稳定的客观现实,使得他们的责任意识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出现上下波动的情况。因此,务必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使得大学生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前途是和自己、他人、集体、学校及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大学生能够从自身体会到自己处在学校和社会的环境中,认清自己的责任,承担好自己的义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自我评价、责任意识、生活观念、理想信念、关注自身成长等方面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加以分析。同时,结合实际,针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五点较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影响、社会的转型和个人成长烦恼的交织,导致当前高校大学生正能量缺乏,导致心理折磨和灵魂焦虑。行走在传统与嬗变之间的新媒体,具有其自身的传播特征和社会效应,也与大学生的正能量培育密切相关。因此,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传播优势、话语优势,从高校教学、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媒体配置、主体责任等角度探讨大学生正能量培育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把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文章立足当前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的时代环境,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与创新创业同质共生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加强协同育人理念,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协作化的教学模式,建立高素质、高技能、高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媒介协作等方式,多角度、多方面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宋谷萍 《经济师》2013,(11):139-140
责任观教育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大学生在责任观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既要从提高责任意识的内外因素入手,同时基于大学生正处在学习、塑造阶段的特点,也要在思想教育、导向等方面着力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健康向上的有责任心、进取心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凝聚社会思想共识的纽带,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西方思潮影响的主要武器。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交流使大学生视野得以拓宽,但也受多元文化冲击使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逐渐消弱,不利于我国民族精神传承,更是制约着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弘扬。分析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立足点,对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诚信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诚信内涵和高职院校的特色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德育价值、社会责任感价值和幸福价值。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要依托思想政治课,加强诚信思想教育;依托实训课,强化诚信知识教育;健全诚信管理机制,促使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营造诚信校园氛围,培育校园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1.
张诗婷  杨影 《经济师》2023,(2):140-142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育高中生的劳动能力也是劳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身体成长的不断完善,高中生开始具有参加工业生产及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但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部分原因,他们在劳动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了培养高中生劳动意识的价值,进而探索新时代高中生在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视角,试图从个人、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探索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一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应做到以下四点:把握社会主流,引导大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净化传媒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完善教育制度,强化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坚持“治病救人”,规范大学生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殷艳 《经济师》2022,(5):168-169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包括了勤奋刻苦的思想境界,也包括了细心钻研的创新精神;既有诚信友善的道德准则,也有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最应具备的精神,在此精神的视角下渗透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程定平 《时代经贸》2014,(2):264-264,267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目益显著,实证研究证明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难题。了解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用,认识社会资本的内涵,从社会资本自身的构成着手培育有益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政治体制从高度集权到适度分权。在变革的洪流中,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一定程度反映在大学生的思想之中。研究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轨迹在于揭示社会心理如何影响、作用于大学生,大学生又如何吸收、选择社会心理的影响。为高等学校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育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2)
在我国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在这一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治理的推进与公共精神的培育二者之间存在内在契合性,大学生作为社会治理重要参与主体,对其公共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就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社会治理、公共精神、大学生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应当从课堂教学、信息公开、社会实践三个方向入手,推进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意味着新背景、新形势,因此也对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是社会生产建设的有生力量,今日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日社会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因此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然而,新时代也对大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探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服务意识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许恒  肖昕楠  华忆昕 《技术经济》2023,42(9):106-120
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使跨国企业供应链所涉及的不同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程度产生差异,抑制了跨国企业在地区间的价值溢出功效。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基于跨国企业供应链的东道国供应商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溢出与消费者的反馈,分析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在全流程披露机制的动机和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品牌社会责任的感知使跨国企业产生了通过社会责任强化相对竞争力的直接动机,供应链社会责任全流程披露机制刺破了“品牌面纱”,打通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供应链社会责任信息通道,形成跨国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社会责任激励机制。基于理论结果,提出了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由主体披露向流程披露转变、引导跨国企业在供应商合同中植入社会责任条款、培育和强化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以来,垃圾分类工作在我国各地逐步推进。部分高校的相关工作效果不如预期,原因之一在于其仅注重宣传培训、指导监管,而未将垃圾分类和高校德育紧密结合。当前,高校应结合实际深入剖析垃圾分类工作的德育价值,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新时代劳动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将知识普及与日常实践、机制建立与责任落实、社会发展与青年智慧、海外经验与本土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意识人才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大学生赴革命老区参加红色实践为案例,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由外在被动接受向内在主动认可、由灌溉式教育向植入式教育转化等内容,更好更细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