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东北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对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证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保证.借鉴国外土地规划与土地整理的经验,保护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对实现黑土资源永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苏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的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土地经济效益较低,其原因是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趋同现象严重、经济发展模式粗放。要提高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效益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错位发展入手。  相似文献   

3.
浅析土地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因其自然和社会属性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和支持条件,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权属调整等问题的对策,以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空间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首都圈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有较大潜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社会承载力较高,开发建设承载力最低;经济社会承载力与开发建设、生态环境承载力不相一致;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有一定开发潜力。为了提升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进行空间优化。空间优化格局为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首都圈发展应针对空间格局特征,分区配套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从整体上提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省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省份。将生态省建设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永续利用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人居环境质量水平6个子目标,对山东各个市(地区)生态省建设的实现程度测算了综合评价。从测算的结果可看出,山东省整体的实现程度为36.05%。从山东省各地区建设的总目标进程情况看,发展不平衡,威海、青岛、淄博、烟台和济南实现程度达到50%以上,居全省的先进水平;菏泽地区实现程度相对比较低,只有14.35%。  相似文献   

6.
利用DEA评价模型,从"低碳集约化"的全新视角,考察和测度了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改进。结果表明,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整体表现较为理想,区内多数县(市、区)兼顾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低碳化利用。但是,区域土地面积、公路总里程、社会就业人数等投入的冗余程度较高,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资质级建筑企业总产值的产出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尚有较大改进空间。为此,建议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将用地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合理规划用地规模和要素投入,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外延式转向低碳集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是湖南省产业最集中、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建设用地扩大与农用地保护、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发。本文首先从城市群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人手,分别从适宜建设用地、已有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指标单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等指标项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得出了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分布呈现出圈层式特点,以极丰富区域为圆心,丰度向外逐层减弱;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集中连片分布,大致以上瑞高速为轴呈南北对称、以湘江为轴呈东西对称分布的结论。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芳  张侠 《当代经济管理》2004,26(6):34-37,69
河北省人多地少,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可有效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因此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是有效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土地开发整理事业。  相似文献   

9.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形势下,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建立健全行为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涵、变化过程进行文献梳理,总结农户土地撂荒行为、土地流转行为、土地生态行为的现况,发现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可分为使用权选择、利用目标选择和利用过程选择三个方面,形成自给的小农经济行为、日益凸显的市场经济行为、逐渐多元化行为及追求效益最大化行为四个过程。从国家、地方及乡镇层面提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控机制建议,及制定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手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加大拓展农业保险等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将面临一系列的改革难题,通过与国外土地制度变革的比较性研究发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当务之急是确定生态发展型的土地制度,通过转变对土地的态度,引入土地分类制度和公共资源所有权制度,逐步实现土地制度改革的生态化转轨,这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理念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要求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最终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变迁是指人类由于资源利用活动过程中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较长时期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在时间、空间上产生的累积环境效应.国际上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主要归属到侧重于自然科学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方面,尤其是关注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全球及区域性重大环境变迁的深入研究.在我国,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主要归属到环境史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历史上的农业经济、土地利用与垦殖、草原与畜牧业发展、城镇经济、森林砍伐利用、沙漠化对生态环境变迁互动影响研究.本文在分析总结1994年以来有关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主要文献基础上,提出了至今为止我国生态环境变迁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主要并需尽快解决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今后该研究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要求。县域是四川“多点多极”战略的基础,四川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四川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就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县域特色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发展特色产业着手,特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特色资源,县域特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发现四川县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县域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中产品附加值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负外部性。结果/结论必须加强县域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树立地方特色资源品牌,注重开发利用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资源、环境、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二者耦合机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现有的经济、生态系统输入—输出模型基础上,又拓展了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两个关系矩阵,把经济与生态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引入资源乘数构建了生态经济模型。该模型能够用来分析当最终需求发生单位变化时,资源存量受其变化的影响程度。在实证分析中,分三种情况计算了渔业资源的乘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景宁畲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独特而又丰富,创建“畲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较为成熟。针对景宁旅游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宜实施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策略有:产业定位、产业布局、龙头产业带动作用、优化管理体制、优化部门分工协作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旅游品牌建设策略有:推行精品工程、加强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培育一支高素质旅游服务队伍;旅游市场开拓策略有:做好客源市场分析、运用好促销策略、参与区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首先核算并分析了2000年—2009年安徽省的生态足迹,之后引入回归分析方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生态足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得出区域生态足迹将持续上升,碳足迹也逐渐成为生态足迹的主导,而采矿业及其后续的加工业对生态足迹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就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改革税收激励机制、倡导环境道德等方面,提出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矿山生态环境被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速、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地下水均衡系统被破坏等生态问题。文章对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评价,在探讨制定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基本思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即运用法律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补偿;运用经济手段对矿产登记进行管理和补偿;通过行政监督确保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的进行;营造和谐的生态补偿氛围等。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 ,深远的影响 ,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特征已形成 ,但在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应该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协作、法制建设、技术进步等主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量调查数据对黄石市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结合黄石市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地区。近几年西部地区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较严重破坏,而社区居民参与维护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此,应坚持社区居民受益原则,采用股份制完善利益分配方式;提高管理层的社区参与意识,拓展社区参与途径;采取措施实现社区“人的发展”及社区参与层次的提高等,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维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