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西江干流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控制水文站站年的实测水沙资源及插补,延长所得站年资料,采用输沙平衡法,河流横断面历史演变法、上下游沙量相关法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和河流泥沙冲淤变化研究,其主要结果是,珠江干流天峨-梧州4个区段中,各区段差异较大,年际之间,时段之间有冲有淤,但总体上均有淤积,其中天峨-迁江区段淤积最多,主要淤于大北,岩滩库区,未受拦河工程影响的干流河道并无明显淤积,基本保持水沙平衡。 相似文献
2.
汾河水库泥沙冲淤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汾河水库运用28年来的实测资料和近三年在该库回水变动区现场试验观测的结果,通过将不同测次的30多个测淤断面资料和历年水沙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分析,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入库水沙典型年分类,对汾河水库不同库段的特征、泥沙冲淤规律及形态,从纵向变形(宏观变形和微观变形)和横向变形,分峡谷下段库区,峡谷段库区和峡谷上段库区,进行了深入分析,提了出有关物理图形和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3.
三峡回水变动区重庆主城区河段泥沙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回水变动区重庆城区河段的港口与航道变化是自三峡建库论证以来就被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此文根据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三峡水库不同蓄水期重庆河段的演化趋势和泥沙淤积对重庆港口与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按156 m方案运行期,河段不受坝前水位影响,基本处于天然状况。随着水库175 m方案运行期的增长,河段产生累积性淤积,逐渐向着单一、规顺、微弯和高滩深槽方向发展。此文给出了不同时段的泥沙淤积量、淤积分布、泥沙淤积的滩槽分配和淤积泥沙的粒径分布。研究表明,泥沙淤积使得航道和港口需要整治才能保持正常运行。最后,把试验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吻合。结果对重庆航道治理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用阶段,涪陵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该河段较之重庆河段,受水库壅水影响早,水位抬升高,泥沙淤积对航运设施的影响早。通过全沙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该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冲淤规律,及对其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郑贺新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8,(2):28-29,34
为解决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泥沙问题,利用一维全沙数学模型,对有无大柳树水库条件下的沙波头水库不同运用方式进行分析计算,认为正常蓄水位1240.5m、汛期7 ̄9月1238m运用方式能有效保持水库的兴利调节库容,且对上游的大柳树水库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引水隧洞开挖质量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做法,介绍施工中一些质量管理创新的方式,旨在探讨引水隧洞特别是斜井施工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三峡地下电站引水隧洞开挖的做法,以及施工中所做的许多创新,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应用控制水文站站年的实测水沙资料及插补、延长所得站年资料,采用输沙平衡法、河流横断面历史演变法、上下游沙量相关法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和河流泥沙冲淤变化研究.其主要结果是,珠江干流天峨-梧州4个区段中,各区段差异较大,年际之间、时段之间有冲有淤,但总体上均有淤积.其中天峨-迁江区段淤积最多,主要淤于大化、岩滩库区;未受拦河工程影响的干流河道并无明显淤积,基本保持水沙平衡. 相似文献
10.
11.
三峡坝区35 kV施工电网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施工电源,同时为三峡电站提供重要的厂用电.文中介绍了三峡电源电站及三峡坝区35 kV系统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原理,分析了该装置在35 kV系统中的配置情况、装置动作后的处理过程、实际应用效果以及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顶拱锚杆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厂房顶拱跨度32.60m,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地下厂房,锚喷支护是主厂房顶拱支护的主要措施,系统锚杆中有张拉锚杆和砂浆锚杆两种类型,砂浆锚杆又有“先注浆后插杆”和“先插杆后注浆”两种施工方法。系统锚杆完成后,通过无损检测对锚杆的施工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满足国家规范和三峡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预建段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洞群密,洞径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由于在施工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单洞平均日进尺达0.65 m,实现了无重大安全事故和无质量事故的“双零”工程目标,被评为优良工程,并且取得了隧洞平均径向超挖厚度控制在18.6cm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16.
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自投运以来,在运行及试验过程中陆续出现和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发电机纯水系统故障、转子接地保护故障、4F上端轴外部绝缘不合格。经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三峡电厂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改进方案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发电机组的效率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三峡工程地下电站河工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三峡枢纽运用70年间,地下电站前及引水渠的流速流态和泥沙淤积状况.分析认为,造成地下电站前流态复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与大坝相连的偏岩子山体被部分挖除,使地下电站和右电厂之间形成连通道,从地下电站引水渠和连通道进入地下电站的两股水流在电站前交汇并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枢纽运用年限的增加,坝前泥沙淤积量增大,通过连通道的水流流量逐渐加大,使电站引水渠内水流的回流强度和表面行近流速进一步增强,因而增大发电水头损失.因此,建议在枢纽运用初期,修建连通道隔流堤,使汛期地下电站引水由正向和侧向混合进流变为单一、平顺的正向进流,以减少电站水头损失,提高机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现在已经正式开工兴建。三峡工程经过充分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兴建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然而在论证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某些有关问题感到担心和疑虑,也许这些问题现在还有人未彻底认识清楚。本文就下列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泥沙问题、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稳定问题。战时大坝安全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和水库移民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