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欧债危机之后,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紧缩政策对一国债务水平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财政紧缩有效边界曲线"假说,证明了紧缩政策可否降低债务水平的关键在于支出乘数与债务比率倒数的相对大小。之后,文章根据该假说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紧缩政策对于欧元区和G7国家债务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该理论较好地拟合了欧元区和G7国家的情况,"扩张性财政紧缩论"仅在"财政紧缩有效边界曲线"的"有效区域"成立,在"无效区域"不成立,从而无助于经济复苏。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萧条时期高债务问题的政策建议:当前欧元区国家必须立刻放弃紧缩政策,重新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样才能最终促进经济复苏,降低债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东亚国家外贸关系竞争与合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然而,东亚国家区域一体化步伐相对较慢,目前仅形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国家的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进出口相似度指数来探究东亚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且为东亚地区进一步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家高新区发展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沿袭多年的高新区相对自主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区域公平趋势的加速推进,在与其他区域经济体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创新理念,加大高新区整体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4.
从服务顾客视角创新竞争优势基本形式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借鉴波特的竞争优势基本形式概念,提出了产品低成本、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基本形式"二维理念"。然而"二维理念"对企业责任竞争力不能作出较好的解释,在分析原因后,我们添加了竞争优势基本形式的产品"利他性内涵"这一新维度,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基本形式的"三维理念",并用该"三维理念"来解释企业责任竞争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民营企业在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创业之初的政策优势、区域优势、信息优势、技术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技术创新维持的竞争优势周期正在日益缩短,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引起民营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并陆续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国际化经营"等概念日益渗入企业家们的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界、学术界面临的双重挑战。人力资源的普遍匮乏、结构失衡成为困扰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对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缺乏系统观的人力资源视角,对人力资源在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缺乏合理的定位,企业的发展长期缺乏人力资源战略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核心能力及资源优势与企业生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如何生存并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战略管理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辨析了资源管理理论与核心能力理论的区别,企业如何在困境中获得新生以及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需注意统筹兼顾,与经济市场化方向、产业发展导向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相协调。在总量政策上,宜密切关注物价和投资的上升态势,适当控制投资需求,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保持总需求相对稳定,切忌急刹车和一刀切,防止过度紧缩。  相似文献   

8.
从竞争优势理论到群理论微观经济学意义上的竞争优势是局限在企业的层次上,即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企业与它国的企业相比较时所具有的竞争力。将竞争优势由企业扩大到区域、国家竞争层次,就产生了区域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问题。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通过对世界上10个发达国家中的100多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国家经济竞争力是一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国家竞争优势,说到底是若干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的竞争优势产业是由区域内成组产生的企业促…  相似文献   

9.
竞争优势及其演化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有研究对竞争优势的阐释并不一致,造成了概念使用上的随意性。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介,提出了一个有助于完整理解竞争优势内涵的概念框架;然后从业绩、价值和能力三个视角对近几年兴起的竞争优势演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认为整合多理论视角是竞争优势研究的必然趋势;最后对竞争优势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有研究对竞争优势的阐释并不一致,造成了概念使用上的随意性。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介,提出了一个有助于完整理解竞争优势内涵的概念框架;然后从业绩、价值和能力三个视角对近几年兴起的竞争优势演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认为整合多理论视角是竞争优势研究的必然趋势;最后对竞争优势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薛莉 《改革与开放》2007,(11):13-14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出现新的变化,现代服务业成为各国保持竞争优势、占据世界市场的新动力。比较分析现代服务业在各  相似文献   

12.
本轮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增速回升幅度相对较小、持续时间短,现阶段经济增速二次回调已见底回升。在经济政策保持相对稳定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速将回升并进入适度增长状态,但物价涨幅较高,财政赤字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财政支出紧缩情景下,美国经济总体运行趋势依然平稳,但物价涨幅依然偏高,美国经济仍面临经济低速增长、物价涨幅较高的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0-102,116
文章整合价值链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构建了一含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分析框架,用于解释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竞争优势来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对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并依据这4个指标,采用偏差平方最小法计算出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五国中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强的是印度,而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最后,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出发,运用价值链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印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加以比较。论文通过研究"后危机时代"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世界主要城市金融服务离岸外包发展的环境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中国必须从比较优势上升到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在提升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以"扬长补短"的方式提高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杨泓 《东北之窗》2008,(14):50-51
去年5月以来物价突发性上涨,很多人开始体会到"钱不够花",特别是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紧缩"银根",消费变得小心翼翼,并为未来的生活及养老问题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便再一次被提到了日程。  相似文献   

17.
俞升 《特区经济》2006,210(7):302-303
本文从产业聚集的理论出发,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区域竞争的作用。对于这种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和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后,作者提出了加强区域产业聚集和提高区域竞争优势的一些措施,使产业聚集理论能更好地为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宁夏入境旅游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竞争态理论、亲景度理论等方法对宁夏入境旅游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宁夏入境旅游业整体发展较快,但入境客流极不稳定,游客主要集中在银川市;宁夏入境旅游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但区域间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旅游目的地竞争态还处于"瘦狗—幼童"低级竞争态;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年际变化明显,差异化程度显著,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宁夏主要的客源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整体呈下降态势,入境旅游竞争力偏弱.  相似文献   

19.
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借鉴已有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贸易分散度指数,从产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评价中国与欧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文章分析指出,中国与欧盟各国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以竞争性为辅;此外,中国与欧盟国家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多样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这种贸易关系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中国思想日益引起国际关系学者的关注,这既是为了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是因为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拥有制度性权力来推行它的世界观。"天下"这个概念引起关注,既因为它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治理国家和理解自己的关键,也是因为对天下作为中国的世界秩序模式的讨论在21世纪正再次流行起来。作者通过考察"天下"这个概念来理解中国人的世界秩序观。作者首先概述当前关于"大度"的和"无外"的天下体系的流行讨论;然后考察几个因对"天下"的解读方式而引起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它对待"他者"的方式何以会鼓励异己的皈依,而不是导向对异己的征服;最后指出,受天下观冲击最大的不是世界政治,而是中国的国内政治,因为后者模糊了帝国和全球化、民族主义和普世主义的概念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