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把农业源污染物减排列入国家减排目标。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农点滴     
政策●农业部将在农村主推节能减排十大技术中国农村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国将主推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这十大技术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秸秆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农村小型电源利用技术、能源作物开发利用技术、农村省柴节煤炉灶炕技术、耕作制度节能技术、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农机与渔船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学界称之为“中国的奇迹”。“中国的奇迹”所代表的经济辉煌成就背后,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及环境的破坏,致使环境和能源之问题不能忽视。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财税政策和制度办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大大加快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但总体上来看,我国能源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节能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就完善节能财税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付欢 《河北企业》2011,(12):51-51
<正>"家电下乡"政策就是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实行财政补贴,实施"家电下乡"政策是惠农强农、带动轻工业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扩大农村消费都有重要意义。该政策自2009年2月1日在全国实施后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如促进农村消费水平快速提升、促进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快速改善和提升、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计划等。但是,在  相似文献   

5.
王亚波 《民营科技》2013,(2):107-107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级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现有能源的高效率利用、工业和其他项目的减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安全的食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显得越发重要,而这些都与农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低碳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牛桂敏 《经济界》2009,(2):48-51
节能减排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性指标,而经济和技术结构不合理是限制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我们要抓住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完善产业进入与退出机制、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体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
动向     
《财务与会计》2011,(10):6-7
多方面经济政策促进节能减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9月14日表示,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从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四个方面提出了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关于价格和收费政策。一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筑节能对于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使用财税政策推进建筑节能发展,完善建筑节能市场机制.政策设计应考虑激励性、全面性、创新性、时效性等特点,而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节能指标的使用和能效评价体系的改进及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等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当今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它的落实,离不开相应的财税政策。本文从资源税着手,来讨论一下资源税对节能的激励作用。促进社会节能,务必首先增加人们对能源的珍惜程度。所以本文首先引入社会珍惜度函数。通过珍惜度无差异曲线得出不同的资源分配状况会对人们珍惜能源起到不同的效果。合理的资源分配可以促使人们节约能源。然后再从企业的利润函数着手,分析资源税的征收能否调整社会的资源分配。在税负转嫁不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得出了肯定的回答。最后再次从社会珍惜度函数入手对制定合理的资源税税率初步提出了数学模型。本文的结论是:在合理的财税政策下,节能便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外利用财税政策支持节能的做法与经验、我国支持节能的财税政策措施出发,提出了重庆市未来中长期鼓励节能财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11.
点击     
国家发改委:我国将实行四大节能政策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表示,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过程中,我国将采取四大能源政策: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二是通过完善价格和财税体制促进节能;三是通过提高科技水平促进节能;四是通过加强管理促进节能。教育部:120亿元服务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有机械化、规模化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各地政府也相应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促进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的财税政策。但是,由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关注不够深入,很多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以江苏省实际发展情况为例,通过分析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着重介绍如何切实优化现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税扶持政策,弱化市场风险带给农业经营的困境,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地调研,本文指出我国城市节能减排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障碍:城市存量部分和增量部分之间不一致,无法同步进行;相关政策不配套、不衔接,体制不顺,使节能减排的示范工程无法推广;节能减排缺乏长期规划,能源统计和计量等基础性工作薄弱;国家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作者提出,在城市规划中要适度反"功能区"的传统;要在观念上创新,摒弃现代经济学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国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与节能减排政策相互支持,在保增长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2):129-131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机械化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解放农村劳动力。当前在农村的生产活动中,拖拉机仍然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机械,拖拉机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也使得拖拉机逐渐成为农村一个空气污染源,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拖拉机节能减排技术更新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推动拖拉机技术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财税职能和财税体制所具有的“覆盖全部、牵动大部”、“定点调控、作用明显”的突出特点,决定了其在破解体制和机制难题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财税制度安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均衡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民生福利改进、推动城镇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作用空间。科学合理、具体有效地设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安排。是推动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体制机制,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轻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传导机制作用,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关键是建立起以经济手段为中心,使价格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市场机制,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者正在进行研发的,有待于进一步推广的能源。其开发后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大力开发新能源,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对我国来说是大势所趋,还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本文从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在农村进行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首先,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其次,从微观的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个行业24家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绩效值进行评价,并研究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不同行业内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不同,节能减排政策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过程或其产品与能源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不同行业内企业应采取差异化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增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2007年,青冈县审计局提出了“六个关注”,确定“四类审计项目”。“六个关注”:一是关注支农财税政策的落实,促进财政加大支农力度;二是关注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关注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五是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六是关注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基层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汽车节能减排成为各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汽车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随后简单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有关汽车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最后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