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新的发展趋势,也为企业改善其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能力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商业模式要素的分析得出,商业模式与供应链之间,就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而言,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一个企业希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提高其竞争力,可以以供应链作为具体战略实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肖迪  汪彪  鲁其辉 《物流技术》2015,(1):26-28,44
阐明了我国传统贸易型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困境,进而从服务供应链的视角分析了浙江物产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并进一步讨论了浙江物产实施新商业模式的框架,最后提出对传统贸易型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启发。研究表明:对传统贸易型流通企业来说,基于增值服务重塑客户价值主张是创新之源;需要灵活运用服务供应链理念整合各类资源以实现创新;实施新的商业模式时需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3.
商业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引入模块化与供应链网络理论。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模型,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源动力与路径,以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引入生态学观点,重新界定业态的概念,提出包含营业形态、经营形态、企业形态、企业生态、产业形态和产业生态的“六位双层一体”架构;从概念范畴、表现形式、可复制性、创新来源、社会责任侧重以及关注焦点等方面探讨了业态与商业模式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业态创新的路径,即从企业内要素的整合到企业间要素的协同,结合价值创造流程创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网络,以开放式协同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撬动产业形态变革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明确生态位,在产业共生中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蒋永明 《物流科技》2010,33(4):86-88
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论述信息共享理论及其理想运作的基础上,结合某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的实践创新,为同类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提供借鉴.说明我国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能够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的各类企业。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又适逢“十四五”时期各地新一轮物流业发展规划全面展开。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供应链作为整合资源的一种创新模式和战略思维,能够变革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从这一角度进行区域物流规划将有效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助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探讨产业供应链的概念,并提出基于产业供应链进行区域物流规划的必要性,探析在规划时应遵循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当代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的供应链间的竞争。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传递和整合对供应链实施战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图设计和分析供应链信息系统以提高供应链管理I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企业供应链级的竞争,此外,在目前庞大的知识体系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从原来的设备、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增值快、模仿困难的知识,供应链的管理应超越传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模式。本文在传统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创造机制,充分体现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整合能力,为供应链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商业模式是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产业供应链服务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构造和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可持续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所在。因此,究竟如何认识服务化商业模式变革的原动力,以及模式建立和演进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创新要素和治理方式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的架构和要素并运用利丰的单案例研究,分析了该理论模式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路径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即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动力对模式结构选择的影响,以及结构与创新要素和创新治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核心企业优势生成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间竞争逐步由个体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在供应链中培育企业优势和权威地位 成为核心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的基础,本文综述了企业的内外部优势源泉,供应链网络中企业的优势源变化 以及目前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的产品创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产品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将供应链合作创新模式概括为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创新网络、技术联盟、共建实体等5种。通过合作模式演进图描述了企业在技术、资金、人员和组织形式4方面深入合作、不断演进的过程。最后,提出了供应链产品创新的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问题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出要使企业不处于劣势,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进行知识共享。文章从影响供应链节点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方面,建立了供应链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促进供应链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13.
首先阐述了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整合是建立完备的体育用品供应链的有效手段,然后分析了目前以物联网整合体育用品供应链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体育用品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缺乏物联网核心技术、没有典型的应用示例可供参考、以物联网整合体育用品供应链所投入的成本较高等,最后提出了以物联网整合体育用品供应链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春华  边永强  梅凤喜 《物流技术》2014,(21):384-385,422
首先阐述了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整合是建立完备的体育用品供应链的有效手段,然后分析了目前以物联网整合体育用品供应链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体育用品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缺乏物联网核心技术、没有典型的应用示例可供参考、以物联网整合体育用品供应链所投入的成本较高等,最后提出了以物联网整合体育用品供应链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的产品创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产品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将供应链合作创新模式概括为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创新网络、技术联盟、共建实体等5种.通过合作模式演进图描述了企业在技术、资金、人员和组织形式4方面深入合作、不断演进的过程.最后,提出了供应链产品创新的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于真真 《物流技术》2021,(3):114-118
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企业间选择知识共享的策略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知识的吸收转化系数以及系统内知识共享的创新成果分配系数的影响,当企业间的知识类别和知识量越互补、企业的知识吸收转化系数越高以及创新成果分配系数越高时,企业会选择知识共享策略;而知识共享的成本、知识共享的风险越高时,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17.
从虚拟供应链体系的角度提出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整合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利用品牌价值优势,通过供应链体系中核心企业品牌价值创新的有效合作,用品牌价值驱动管理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而带动整条供应链的品牌价值整合并增值。只有通过有效整合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并在供应链体系中合理的运用品牌战略,才会使供应链的品牌价值和客户价值达到有效地融合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商业价值。从品牌价值管理的战略角度协同整条供应链,提高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的协同能力,使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达到最优,从而实现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需要,并最终使参与企业的品牌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武光 《财会月刊》2023,(21):132-137
商业模式创新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在中国制造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已引起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尚未得到系统的整合与归纳,中国情境特征并未给予充分阐释。鉴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作用机制和演化机制,总结归纳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国路径,剖析实现创新的中国策略和中国企业能力,并构建“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实现”的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整合研究框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国情境下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为制造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整合优化企业价值链与创新商业模式是房地产企业加快转型,寻找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立足越秀地产的商业模式创新,从战略、行业、价值链和政策角度思考驱动越秀地产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探析其独特的地产开发与资本运作双剑合璧的实施路径,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持续经营提供新的切入角度;然后通过财务绩效变化检验其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网络、项目多元化发展及形成稳定资金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寻求创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构建了文化创意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期为有效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