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发达国家,银行业混业经营是很普遍的事情。而混业经营的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不止是来自信用风险,还会涉及到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监管失控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所以对混业银行加强监管是非常必要的。BaselⅡ协议上有很多监管方法,有些适合我国的银行业,有些不适合。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了TRM整体风险管理和信号博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个奖励系数,加强对银行业的管理,完善目前的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最近几十年由于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但市场风险的增加并没有改变信用风险作为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的状况。其实,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信用风险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信用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信用风险管理表现出与传统信用风险管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由于次贷危机导致西方银行业经营陷入困境,再度引发业内银行关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争论.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银行业综合型经营模式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银行业"强身健体"有效抵御风险的根本是加强监管,同时提出了对银行业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发生后,有观点认为资产证券化风险过大,并认为中国银行业管理水平不行,没有能力做好资产证券化,而事实上次贷危机的根源并非资产证券化本身出了问题。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应对资产迅速增长,保证资本充足、分散风险的一个良好途径。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应继续推进,不应因次贷危机而受影响,而应在机制设计上吸取教训l。  相似文献   

5.
齐心  刘岚芳 《首都经济》2008,(11):86-87
一、世界经济下行态势明显,但未来油价走势和次贷危机的影响程度依然不明朗 (一)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居高不下。已经爆发了一年多来的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远未结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业倒闭危机频现、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股市持续低迷.高度的信用风险出现在各国金融系统。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出手大力干预金融市场:美国政府接管“两房”,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巨额注资金融系统,  相似文献   

6.
从新资本协议看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调全面风险管理的今天,信用风险仍然是导致银行经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我国,信用风险较之其他风险,更是银行业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学习新资本协议,按协议要求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对我国银行业势在必行。 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度量的新要求 1.原资本协议在信用风险度量方面的不足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对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起了重要作用,但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使得协议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在信用风险度量方面,表现为计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风险管理再次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场源于美国次债危机的金融风暴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威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然而操作风险始终伴随着商业银行的运营和发展.金融大案要案层出不穷,不仅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损坏了整个银行业的形象,加强操作风险的分析与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已经迈向了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同时,银行的风险也在进一步的加大,不良贷款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信用风险管理的提高银行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于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现状分析信用风险问题,提出了农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信用风险管理监管体系不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韩克勇 《山东经济》2010,26(3):99-104
伊斯兰银行业是区别于传统银行业的宗教特色鲜明的银行业模式,其基于伊斯兰教法所形成的主要经营理念,诸如禁止利息、规避风险以及伦理投资,均具有显著的伦理道德倾向。蔓延至今的银行危机所产生的原因,表象上看是银行的次贷业务,其深层根源是有悖银行安全性运营要求的银行现行机制。彻底消除危机隐患的途径是构筑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银行业体系。而伊斯兰银行业的理念和做法是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及1999年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等后续文件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史上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推动了风险监管的规范和统一,并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信用风险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对这一框架的分析研究既是把握信用风险监管最新趋势的基础,也是指导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及后续文凭搓于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演变分析,探讨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风险暴露的计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的标准要求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等,为防范银行业信用风险进行技术及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吴际 《西部论丛》2007,(1):66-67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双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款而构成违约。这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双方遭受损失。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者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信用风险。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的危机研究表明,当前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就是信用风险的加剧。因此,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化解信用风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转轨经济时期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本文通过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探讨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当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之时,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却出现了业绩急速下滑、逾期贷款激增、坏账比例增多等问题,引起了IMF和国际评级机构的特别关注,哈萨克斯坦政府及时出台“反危机计划”,通过对“问题银行”的债务重组、注资等,扭转了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危机。然而,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并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不良贷款、收不抵支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银行。本文从国际评级机构对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评价入手,结合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现状,对其进行潜在信用风险的分析,认为哈萨克斯坦银行业依然存在贷款质量低下、收不抵支、巨额亏损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王筠竹 《魅力中国》2012,(35):39-39
风险是由于未来结果的波动而产生的与预期偏差的可能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必然也存在着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及其管理展开了论述。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入手。外部管理即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信贷高增长形势下银行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银行业信贷也高速增长,在支持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面临的风险骤增。银行业应该贯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精神,结合实际,全面管理新形势下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6.
信用衍生工具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信用衍生工具成为金融界关注的对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静态特征,使之表现出动态管理的发展趋势;它使信贷机构只需改变其贷款头寸的风险收益特性就能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并转移出去,从而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从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在已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应利用该项新技术转移分散信用风险,从而改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高的现状,达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全世界范围内的银行业重新开始高度关注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美国在次贷危机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加强其银行监管的力度,使银行业逐步恢复稳定。这些改革措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借鉴其改革措施以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18.
刘莉  彭建坤 《特区经济》2005,(6):316-317
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指银行信贷方面的风险。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都是负债经营的金融机构,本身就面临着信用风险的冲击。随着保险公司的各种资本在资本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主要指养老金和寿险)、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重视以及各种信用保证保险(包括车贷险,住房按揭保险等)的出现,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自2001年来全球经济萧条,安然、世通电讯等公司纷纷倒闭,信用风险又创新高。继90年代的信用危机高潮之后,2002年的违约率高达12%,使不少保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最近在我国频繁暴光的车贷险的信用风险给产险公司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06,(9):75-75
“银行业当前要高度关注三大风险: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市场风险,以及案件频发造成的操作风险。”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对银行业风险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后期美国开始爆发次贷危机,2007年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巨大波澜。中国在此次危机中亦受到巨大冲击,此次次贷危机反映出,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金融制度和信用体系健全的国家仍然会出现住房信贷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住房信贷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风险,了解如何控制和管理住房信贷的风险已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