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菁 《大众商务》2010,(12):242-24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在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劳动者一直处在弱者的地位,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往往利益受损。基于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才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更是将单方解除权作为其维护权利的武器。但在实践中,该权利却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文福  黄丽娥 《全国商情》2009,(15):128-130
<劳动合同法>第21条确立的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制度过分强调了对用人单位的权利限制.这一制度设计既存在立法本身的冲突和矛盾,又造成实践操作的混乱,极易引发劳动争议.为此,建议将<劳动合同法>第21条修改为:试用期中,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通过赋予劳动者相当的权利、施加用人单位以相当的义务来体现国家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这种权利义务的再分配必将给用人单位原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规则与运行造成强烈的冲击.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新增内容,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中第22条,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应在培训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进行了补充.面对此条新规定,企业在实践中应如何看待培训风险,以及如何依法避免培训风险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将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是劳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劳动关系而发生的有关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方面的冲突,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的复杂化,这些弊端日渐显现,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在全面总结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促进与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原《劳动法》中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准,修改为从用工之日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在法定期限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将承担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新法第九十七条第二款没有明确不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这样适用法律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形式上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合同)式的关系,即当事人双方为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协议,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其成立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或进城务工人员纷纷进入国企,经过20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契约化的劳动关系已占主导地位。这种劳动关系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制度自形成以来存在着诸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劳动合同法>对于这些问题的对应规定,明确了法律中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同时也针对<劳动合同法>中尚未解决或规定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是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的。而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及经营发展需要而自行订立的约束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度。劳动法根据解除条件的不同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协议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第二类,单方解除,指用人单位依法  相似文献   

11.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强势劳动者,为了实现用人单位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平衡,以及加强对普通劳动者的权利保护,有必要加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法规制。我国目前的劳动立法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规制只有简单的规定,无法适应合理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在今后的劳动立法中,应通过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权、任意辞职权和加入工会权的限制以及与雇主承担连带责任等方面来进行劳动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理论表明长期雇佣是维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条件.在长期雇佣条件下雇佣双方通常会理性地选择对双方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报酬后置的支付模式,但考虑到这种支付模式是双方的隐性协议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双方力量悬殊的现实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人单位单方面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而<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出台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尤其是资深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劳动者包括妇女维护其劳动权益带来了春风,但现实中侵犯妇女劳动权益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本文分析了我国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分析了美国和欧盟在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就业市场供求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就业市场矛盾突出,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当前劳动关系的规范和协调以及促进劳动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条款趋于完善、规范,规定具体,可操作性极强,权益保障全面.但新事物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劳动合同法>也是如此,尽管其出台是我国劳动权益保护的里程碑,但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不足之处.全面地对<劳动合同法>进行认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加大了对劳资关系干预的力度,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就福建泉州地区物业管理企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权利倾斜配置的角度入手,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倾斜配置进行分析:从横向权利倾斜配置来看,提出应对劳动者作进一步的区分,对不同的劳动者群体给予不同程度的权利倾斜配置;从纵向权利倾斜配置来看,提出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对合关系",对双方权利进行合理配置,并谨慎预测用人单位的对策行为,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的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是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集体合同的效力要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集体合同具有支配其所代表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内容的效力。而集体合同从其内容的广泛性和保障性上,都将更大程度上维护员工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事实劳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所以将劳动合同规定为要式的、书面的合同 ,意在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同意识 ,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 ,现实生活中 ,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 ,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隐患 ,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 ,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明确阐述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全面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及产生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所以将劳动合同规定为要式的、书面的合同,意在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同意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隐患,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明确阐述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全面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及产生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自执业以来,笔者接触了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也曾在不同的案件中分别代理过劳资双方对簿公堂。在代理过程中,笔者深感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这一原意为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效率的法律制度,在实践中却往往成为一些居心不良的用人单位逃避其法律责任的有力武器,更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劳动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大障碍。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提出了关于改进相关规定,更全面有效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点意见。同时,更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