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洪亮  刘兴丽  宋小燕 《经济师》2013,(1):257-258
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企业应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文章结合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和应急管理的客观规律,以"感知——预警层、网络——信息传递层、应用——应急处置层"三个层次为基本组织架构,探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应急管理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喆  海峰 《生产力研究》2013,(10):118-119,122
全球范围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使得应急体系架构和应急物流运作这两类根源性问题的改进具有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而改善应急物流运作效率应基于对应急物流架构的再思考。文章交叉对比美、日、海、中四国应急架构,在案例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应急物流系统架构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与归纳,为应急物流运作层面效率的改进提供了分析基础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包括架构流动和变动两维度的产品架构评估分析框架。其中,架构流动体现了架构在价值创造活动间的情境转换,架构变动体现了架构自身特性的演变特征。该框架包含经验主义准则、价值实现准则、结构主义准则和成长目的准则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钢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其普遍存在的分工过细、管理层次多、协同作业困难、流程固化、信息延误等问题。针对钢铁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的建设要求,提出了钢铁企业信息化系统“一级管理、多层结构”的系统架构设计思想。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运用上,规划了基于一级管理的多层结构钢铁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从网络平台、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平台、生产执行系统、供应链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几个部分,分别描述了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功能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并引发核泄漏危机。日本在处置核泄漏危机过程中,暴露出应急机制架构不健全、应急预案和危机预防存在缺陷、应急处置措施失当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急科技支撑体系的完善来促进应急产业发展,是一条可行路径。鉴于此,从应急产业发展的核心矛盾入手,对应急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行了界定,构建了应急科技支撑体系的系统框架,提出了应急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急科技支撑体系的完善来促进应急产业发展,是一条可行路径。鉴于此,从应急产业发展的核心矛盾入手,对应急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行了界定,构建了应急科技支撑体系的系统框架,提出了应急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分析国内外应急管理研究现状,提出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信忠系统中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思想,以提高管理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在基于SOA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首先概述了研究的主要观点,接着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最后分析了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组织有三种结构并存,分别是政府应急管理纵横结合组织结构、政府应急管理矩阵式组织结构、政府应急管理事业部组织结构。这三种组织结构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也有他们普遍的缺陷,即只重视政府自身来应对公共危机,没有把其他危机应对主体囊括到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架构内。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三种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了政府内外结合的多维网络应急管理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资的救援作用,快速应急突发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及时有效的输送到需求地点(灾区),需要对应急物资进行计划、筹措、采购、运输、储备、配送、分发、回收以及抢险救灾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等活动的管理,优化运作流程,提升应急救援效率,文章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应急物资预置的概念,对应急物资预置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应急物资预置优化问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进行了综合述评,提出一个新应急物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行为与伦理制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控制作为公司治理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是包含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加强会计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作为会计控制的主体,即接受委托并具体执行、实施会计控制的单位及个人,其产生的会计行为是企业实施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且其采取的控制对策和实施效果均取决于产生的会计行为的导向。只有从利益导向与伦理约束双视角研究会计行为的动因及产生的效果,才能真正找到有效规范会计行为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研究均是围绕企业展开,而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领域的研究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还不够深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现有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和模型对于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本文试图针对事业单位自身特性,为其设计计量模型,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数据在商业、公共事业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日趋频繁,隐私泄露事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极大增高,平衡个人数据挖掘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个人数据隐私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个人、个人数据收集者、个人数据处理者、个人数据应用者及监督者5种角色,涉及个人、个人数据企业、政府、媒体、第三方隐私保护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等6大利益主体。通过权力利益矩阵分析,将6大主体归纳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及直接利益相关者4大类,并据此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针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建立竞争性治理机制,针对直接、间接利益相关者建立激励性治理机制,发挥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主导作用。希望个人数据隐私治理机制能为平衡数据挖掘和隐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与法官激励是当前司法领域中所面临的最为紧迫而关键的问题.本研究运用博弈论来模拟现实的审判过程.通过分析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法官最优选择的基础上来研究法官的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程度、工资收入、外部干预(如贿赂)、司法权的有效配置等重要因素对法官裁判的影响,进而解决社会所获得的公正执法水平.对于不同法律遵从度的法官而言,贿赂、工资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提高法官法律遵从度并调整法官与社会之间的效用关系,从制度上实现司法权的有效配置,对于实现司法公正至关重要.这为解决当前司法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娟  陈翔 《技术经济》2020,39(1):19-24
数字经济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数字经济的期刊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年到2019年8月1日收录的,以篇名"数字经济"检索出的971篇中文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来源,以文献计量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规范化处理,以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描述各个高频关键词的起源以及内在联系,揭示该领域自产生至今的研究热点以及演进过程,最后提出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英 《经济问题》2008,341(1):69-71
品牌传播关注外部效应,企业文化注重内部管理,两者看似不相关,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达成相互统一,这样才能通过平衡外部效应与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拉动企业成长.在分析了企业文化对品牌传播理念、品牌传播实体和品牌传播行为的影响后,提出了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传播流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并对城市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入口规模在3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我国应该积极利用产业集聚的“节能效应”实现低碳的城市规模扩张,引导和促进产业在较大的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