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健康、高速的发展,外国跨国公司对革投资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且投资越来越理性化。本文结合集聚效应理论,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追求集聚效应已成为跨国公司扩大对华投资的重要动因,因此,在今后吸引外资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加大在华投资规模,延伸在华产业链条,整合在华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3.
朱华 《经济前沿》2007,(7):45-48
“后WTO时代”的到来,中国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开放市场的承诺正在逐步履行。在隶缚放松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开始积极调整其在华投资的战略,纷纷在华设立R&D机构。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的功能、行业和地区分布特点,并认为该现象与研发全球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研发本土化虽然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但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我国离研发重地的位置还很远。应加强战略部署,走研发集群化之路,扩大技术的溢出效应。最终实现研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攀  曹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11):108-110
介绍了当前经济环境下跨国公司资本运营的新特点、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步伐加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区位选择、以及进退时机、进入方式,特别是股权安排都发生了新变化,引资只是手段,真正把引资作为通过自身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推动器。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深入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集团在华当地化策略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当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本文紧扣这一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阐述了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当地化策略呈现的新趋势,总结了当地化经营的经验,并讨论了跨国公司当地化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10.
何骏 《经济世界》2003,(2):91-92
众多跨国公司敏感地意识到未来中国蕴藏着巨大商机,并开始部署对华投资的新战略。这些战略调整的新动向值得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农业生物技术垄断、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实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跨国基因巨头的农业生物技术及市场垄断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文章首先概述了农业生物技术跨国企业的发展及世界主要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其次,从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权的垄断和转基因种子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对跨国公司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垄断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垄断造成对市场价格的操纵,使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益减少,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R&D的分散化开始突出。这种分数化已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还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本把R&D分散化的影响因素分为先决条件、内在动机和促进因素分别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产业结构变动展开,重点放在1992—2007年期间。首先回顾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建设申的作用,并验证了国际投资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接着系统分析了在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产业分布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分别分析了外资在第一、二、三产业的特点和变动趋势、产业内部特徵,外资产业变动与中国三次产业变动的关联性。最後分析了物资进入中国的地区分布差异,外商投资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徵,以及外资产业与中国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变动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磅炸弹”药物策略是跨国制药企业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策略.主要有药物发现及临床前研究策略、临床研究策略、市场营销策略、药物研发链策略等.然而,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医药技术的发展,“重磅炸弹”药物策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分析跨国制药企业“重磅炸弹”药物策略的基本特点和当前所面临的“危机”,研究了跨国企业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并对我国制药业的发展提出做好学界、临床机构和产业界结合等5点建议,以期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跨国制药企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日本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本土零售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和寻找新的业态竞争方式进行竞争,也应考虑在意合的基础上实现多赢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保护技术创新的一种措施的专利权逐渐异化为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工具。这种异化既是跨国公司有意推动的结果,也是市场竞争深化的反映。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使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需要中国企业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跨国银行在华投资的省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最活跃的金融机构之一,外资银行在大陆的投资活动受到各省级政府的关注。在确立跨国银行进入大陆省级区域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6年初至2006年7月底在华265家外资银行机构的最新数据,运用条件Logit离散选择模型对跨国银行在华投资区域决定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因素和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因素对外资银行有显著的吸引力,而区域政策环境因素和经营成本因素则无显著影响。各省域招商外资银行的工作重点应立足发展本地经济、营造外资集聚、完善金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做好外资银行机构的服务等工作,而非一味地提供种种优惠。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Bretton Woods era, the debate surrounding U.S. export sales versus U.S. multinational production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maintenance of pegged exchange rates and labor’s concern over the export of jobs. The collapse of Bretton Woods gave at least the hope that a decline in the dollar would expand exports and limit imports. Yet, the forty-year secular decline in the dollar has been one with a secular expansion of U.S. trade deficits. The older concerns of U.S. multinational sales competing with U.S. exports retain a current relevance. They help explain the unending nature of U.S. trade deficits.  相似文献   

19.
沈里 《经济经纬》2005,(5):38-41
入世后大批汽车零部件制造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对尚处于成长阶段且仅剩下一年半WTO后保护期时间的我国零部件工业而言,机遇和风险并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未来一年半WTO后保护期的战略举措包括:建立跨集团的国内零件配套体系;积极参与整车的开发项目、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国家级的零部件研发中心;制定更为严厉的零部件国产化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宋亚非 《经济与管理》2006,20(10):54-58
构成跨国公司价值链的三个主要环节是研发、制造和营销。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先期进行加工制造环节向中国转移(本土化)后,开始逐步完善在华研发—制造—营销一体化的完整价值链布局。基于在华跨国公司研发和营销本土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趋利避害,规范与引导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行为,保障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