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丽 《魅力中国》2010,(2):115-116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  相似文献   

3.
杨建萍 《发展》2009,(8):109-109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格的魅力。许多时候语文教师除了读懂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语文是文化之根、艺术之基,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巧,还有方法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情感与人格。那么,如何成为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呢?  相似文献   

4.
辛雅萍 《魅力中国》2014,(5):205-206
语文是综合性的工具学科。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新的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我们应积极挖掘这些矿藏,让学生真正得到人文滋养,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教育的新鲜魅力。  相似文献   

5.
温小能 《魅力中国》2010,(33):321-321
中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直接的文化知识传授,对学生的思想精神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不同的语文教材的体验、感悟和反应也是多元多样的。因此,除了根据语体实施教学外,还宜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凸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并有所收益。笔者认为,尤其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加强睛境教学、艺术地熏陶感染学生,其教学效益是很大的,对学生的影响与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堂培青 《魅力中国》2009,(23):109-109
语文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最具人文性的。它集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精神、思想境界等方面。载道,载情、载史,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阅读语文教材,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最具人文性的。它集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精神、思想境界等方面。载道,载情、载史,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阅读语文教材,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  相似文献   

8.
张徐晓 《魅力中国》2010,(31):295-296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英语越来越不感兴趣,体会不到英语的价值,体验不到英语的人文关怀,从而远离了英语课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应注意人文教育,挖掘教材的人文知识,创设具有人文环境的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重新回到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9.
李志军 《魅力中国》2014,(27):169-169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艺术类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挖掘课文中的人文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康世芳 《魅力中国》2010,(12):127-127
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注重人文性,必然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是受人类文化熏陶的人,是生活中的人。是有其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的人。因此.在人文性的语文教育中,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将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12.
焦海滨 《魅力中国》2011,(6):196-19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对语文学科作用的最新、最高的认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加强人文性渗透。这样,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必将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  相似文献   

13.
武秀芝 《魅力中国》2010,(25):244-244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特点,具有“载道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在塑造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可想而知。本文就个人的一些探讨做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必须以完善人性为终级目标。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目标,发挥其教人做人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陈国宾 《西部大开发》2011,(2):143-143,161
人文性对于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只有认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才能转变观念,教学才能重视人文性,挖掘教材人文性价值.注重课堂人文性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素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最具人文性的.它集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精神、思想境界等方面.载道,载情、载史,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强调的主题,人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须引起社会的重视,此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发明显地改变着我们当今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的教育,应当承担起提升人、解放人、教导人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挖掘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创设具有人文性关怀的育人环境,有计划且有意识地结合语文知识的教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来实施人格化的教育,教导学生应注重文化的内涵,追求美好的人生,塑造健康的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小平 《西部大开发》2009,(11):173-173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必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生活,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学生未来职业生活中蕴合的人文内涵,准确把握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涵义,构建高职语文人文教育的框架,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人文知识,养成人文素质,使人文教育具备职业应用性,以人文之光烛照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基本解决人的发展、职业需要及两者之间相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春霞 《魅力中国》2014,(1):218-218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载体,它可以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介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不断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语言学习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中西方语言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注重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英语,更加熟练地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常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就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是通过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来养成学生和人文素养,使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未来生活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