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浦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早,1984年成立花果、水产、畜牧三个中心时就提出“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生产科技相结合”的思路。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九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了“订单(合同)农业”、“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营销大户+基地+农户”等多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组织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克服“组织缺陷”这一深层次矛盾,推动农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现有“合作组织+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组织程度不高,利益摩擦较多,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带动能力不强,亟待形成更有效的市场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超大集团的“公司+基地+农户”和朝阳集团“基地(农户)+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的独特组织结构,是江苏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实践模式。加快市场组织创新,协调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农民扩大经营规模、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局限性,分析了“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优势,指出充分发挥基地组织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被喻为“公司+农户”这一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正在广大农村迅速突起。它的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应,为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一经营模式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走向市场,推动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化有哪些作  相似文献   

5.
农民如何依托土地脱贫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完善的试验-示范技术扩散体系,帮助农民进行技术模仿,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民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奇 《经济师》2002,(10):8-11
为了贯彻中央农村经济工作政策 ,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2 0 0 1年底 ,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今年以来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各地农村普遍推广了起来。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行情况 ,文章对天津市郊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指出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仅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民生产经营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强化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的市场定位 ,改善经营状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密切了农民与信用社的信用关系 ,唤醒了农民群众沉睡多年的信用意识 ,打开了农民群众由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劳动人”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经营人”迈进的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一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基础工程 ,进一步丰富了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内容。文章分析论述了当前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就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超大模式”是对“公司+农户”传统模式的创新。“超大模式”核心是实行“企业与基地一体化、农民工人化”。这种模式解决了传统的“公司+农户”利益合作机制不稳定的问题;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缺少资金、技术、信息的问题;解决了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全程质量控制难的问题;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对于引导国内外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超大模式”是值得各级政府扶持鼓励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主要分析了南海市的“公司+基地+农户”和三水市的“市场+流通大户+基地+农户”两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本状况,比较分析了它们在发展程度、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以及产生的经济绩效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了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选择标准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公司+农户"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农业产业化热潮中,“公司 农户”。模式作为一种内涵宽泛的制度安排,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及管理优势,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但在认同和采纳的同时,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再造农村微现经济组织,逐步用“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替代“公司 农户”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9)
农民合作社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文章以温氏集团为例分析了"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对"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优缺点评价;然后分析了"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和"公司+合作社"的四种具体创新模式和国内外"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接着分析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特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简要分析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吕鹏 《经济纵横》2003,(8):21-25
近几年,“公司+农户”模式在吉林省蓬勃发展,为破解“新东北现象”开辟了一条道路。但“公司+农户”模式的推行也遇到了新的“瓶颈”,公司、农户、政府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新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新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农村市场体系”中行动者对自身掌握资源的数量和结构提出了优化的诉求。作为应对这种诉求而采取的策略,政府、企业、农户纷纷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着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效果则因不同行动者固有位置、具体策略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其结果必将在三者之间形成新的力量格局,这将直接影响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农村经济工作,使农民群众顺利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加快实现小康目标。当前应着重抓好“引导、衔接、调控、保护”这八个字。 引导──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组织广大农民按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经营,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运销业,使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农副产品的增值。因而,必须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有计划地加快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从而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衔接──要使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市场需求有机地衔接。农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经营项目,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适销对路,需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支持和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化配套服务,要积极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的服务形式,围绕市场需求搞加工,按照加工安排原料生产,以贸工农的顺序组织生产和经营。 调控──要根据主客观经济条件搞好农村经济调控。在经济发展的项目、布局、投入等方面都要科学合理地搞好规划,积极稳妥地  相似文献   

13.
朱磊  覃景莹 《时代经贸》2008,6(9):127-129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成果,经过几年的实践,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共识,并进入了各级的决策。十七大上,对产业化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明确提出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化问题,我们认为将“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入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公司+农户”契约履约率低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凸现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业已成为影响“公司+农户”组织稳定,制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公司+农户”契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造成履约障碍的重要原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契约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质上就是在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家庭农户、农技部门以及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桥梁,是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利益主体实现多赢的“金桥”。一、因地制宜架“金桥”、架起“金桥”促发展最  相似文献   

16.
邢中先  牛海 《现代经济探讨》2024,(1):116-123+132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对大国小农的现实关注。“大国小农”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也难以对接大政府,致使小农户生产陷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实困境,而从小农户群体中生成的“中坚农民”有效破解了这一现实困境,推动着由“大国小农”向“大国中农”的优化升级。因此,一方面要以“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来建构理论范式,另一方面要引导“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五个振兴”路径来建构实践范式,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的创新性实践。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 《经济师》2003,(1):182-183
文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组织中的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市场、利益机制。并提出 :农户处于产业化的弱者地位 ,要注重对农户的改造 ;公司要围绕“农”字做文章 ;合作经济组织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个逻辑一致的角度对“公司+农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回顾,特别是分析“公司+农户”模式类型、演进路径以及稳定性.首先回顾了“公司+农户”模式概念的文献并对运作模式的类型及演进路径进行了梳理;接下来从交易成本理论、契约治理和社会交换理论三个视角层面重点分析了“公司+农户”模式稳定性;同时对文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工具进行简单的统计梳理;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公司+农户"模式的演变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嗣江  张丹 《经济学家》2005,(1):118-119
在农村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衍生出的“公司 农户”为主要形式的订单农业在实践中已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随着我国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本文尝试借鉴金融工程学的思想、利用衍生品的演变规律从“公司 农户”交易模式演进的必然性、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机制的紧迫性等角度来揭示我国订单农业中“公司 农户”模式演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巴山  赵连仲 《经济视角》2006,(1):80-80,F0003
2005年,梅河口市农户使用“大地帅丰”复混肥1000多吨。 王文学担任梅河口市农村经济技术协会会长之后,多次带领市,乡镇,村干部和重点农户到公主岭市“大地帅丰”公司实地考察,他们用农民获得的收成和效益,回答了既简单又深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