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建设部第50号令),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规范房地产价格评估行为,提高房地产价格评估的专业技术水平,现就房地产评估机构资格等级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郑拓  侯阳华 《房地产评估》2004,(1):19-21,30
入世对评估行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国的估价师及估价机构面临着对外开放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苦练内功、规范竞争,在体制上进行创新改革,就存在被淘汰的可能。更不用说走向国际了。本文结合WTO面临的形势,针对国内估价师和估价机构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在实践中可操作的应对策略,主要是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对同行或许有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龚安华 《房地产评估》2001,(7):13-14,16
随着评估机构的企业化脱钩改制,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即将走向市场化、正规化之路,那么如何在这一转变的有利时机提高我国房地产评估业的评估质量呢?本文从提高评估人员素质、加强评估企业自身建设、规范行业和行政管理、加快法律化建设四个方面入手简要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已经开始实施,但从《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通知》(建住房[2000]96号)的件和下面执行脱钩改制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也正是基于以上事实提出了作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前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对中介服务机构实行改革,部分省、市已完成了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脱钩改制工作。去年,建设部已明确要求在年内完成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脱钩改制工作。中国加入 WTO 指日可待,中介行业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遵循 WTO 的游戏规则,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南充作为中等城市,房地产估价机构具有资质的已有四五家,房地产估价的专业人员约20多人,  相似文献   

9.
10.
11.
当前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的估价师。不仅活跃在房地产估价机构.而且广泛分布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保险.教科卫.建设单位和地产界等。从而在现实中形成了房地产估价机构内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即所谓的专职房地产估价师和兼职房地产估价师。其中。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不仅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重要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试图从房地产估价师队伍现状这个基本面出发。简略分析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的形成机理、特点与作用。这纯属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主管部门和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13.
在人事部、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的统一安排下,经过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和香港测量师学会的通力合作,逐步实现了内地与香港房地产估价专业人士的资格互认,加深了两地房地产估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很不容易。参加补充测试的111名内地房地产估价师和97名香港测量师全部达到合格标准的结果宣布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对组织开展资格互认工作人员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我和大家一样,心情很激动,也很高兴。我主要讲三点。  相似文献   

14.
15.
容积率既是城市规划的一项控制指标,又是影响房地产估价结果和衡量城市用地使用强度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为了追逐高额利润,降低开发成本,往往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容积率;而规划师偏重于城市环境、景观的协调,则对容积率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双方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地认识容积率的内涵,合理地制定容积率的指标,不仅是规划师需要重新研究的课题.而且对房地产估价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评估中介市场发生了一些评估虚假案件,特别是房屋拆迁评估和抵押评估,严重损害了房地产评估中介行业的社会信誉,使房地产评估机构和房地产估价面对着严重的“信誉危机”,从中也反映出我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在执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17日至18日为期两天的“西安国际房地产评估论坛”给每一位与会同行都留下了许多启迪和深思,也为刚刚发展起来、正在困惑中的中国房地产估价机构指点了方向。尤其是宋春华会长的讲话,给热衷于行业未来发展的业内人士敲响了警钟,估价师的社会责任关系着估价机构的生存,估价机构的诚信服务反映着估价行业的社会公信;估价行业的信誉将最终确定我们这个行业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此次深圳的学习及测试,香港测量师学会有97位测量师参加,大部分是富有二、三十年工作经验、“一把年纪”的资深测量师,就像是一个老人学习班似的,一群老朋友欢聚一堂,有久别重逢的感觉。在不谈公事、只说私交和学习的气氛下,各人都表现得兴奋愉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