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如果提起果冻,我想绝大多数人第一个反应估计都会是喜之郎。打开电视,美丽温馨的广告画面让我们记住了喜之郎:走入超市,果冻货架上的高占有率让我们记住了喜之郎:大街上,小朋友、情侣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让我们记住了喜之郎。喜之郎的中文名字洋溢着亲切、活泼的气息,这个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品牌,从1993年到1996年,市场份额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增长。这个略带洋味而又具有中国喜庆色彩的“喜之郎”,成为了一个强有力品牌。  相似文献   

2.
成败喜之郎     
创立于1993年的喜之郎,以40万元起家,进入果冻产业,以其专业的果冻布丁企业形象和凌厉的广告攻势,成为行业领导者。从1998年开始,喜之郎便逐渐垄断市场,在高峰时期,喜之郎曾占有70%的市场份额。目前其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均已跃居全球第一,年销售额已达15亿元以上。不可否认,喜之郎创造了一个行业奇迹,仔细分析,其成功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杨阳 《销售与管理》2006,(10):29-31
全球品牌战略咨询领导者里斯先生说过,一个伟大的品牌战略往往是平淡的,平淡到人们几乎忽视了它的存在。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我们看看身边的这些品牌,联想就是聚焦于PC而成为亚洲的王牌;中华就是聚焦于高档香烟,成为领导者;喜之郎就是聚焦于果冻布丁成了巨人;三笑就是聚焦于牙刷而被高露洁高价收购……不一而足。从这些成功品牌的成功之处,不难得出一个规律,就是品牌的聚焦管理。  相似文献   

4.
赖奕宪 《糖烟酒周刊》2004,(24):B008-B010
中国市场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果冻产品出现。1994年始行业从萌芽状态进入全面竞争状态。经历几年的激烈争斗,喜之郎以年投入近亿元的广告、丰富的产品线。多样的外包装、良好的口味等优势迅速成为行业内领导品牌。一度市场占有率达80%(98年)。至2003年止。年销量微跌至14亿元。占2003年全国市场容量(约30  相似文献   

5.
挑战喜之郎     
翁向东  鲍强军 《品牌》2002,(6):12-15
"喜之郎"是中国果冻行业的老大,与其他同行相比,其巨无霸的地位似乎有点令人生畏。最近"金娃"果冻的见报率、上屏幕率都大大提高,有人说是要撼喜之郎这一大树,冲着这份劲头,就令人佩服之……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3,(11):82-82
在2003年初,喜之郎公司向市场推出新包装的200克果肉果冻,随后发动了一场“大碗”果肉果冻普及运动,计划通过产品创新——“大碗装,杂果多”,将消费人群从小果冻的小孩,少女,母亲人群拓展到大果冻的家庭全众,使果冻产品由休闲小食品转变为主流休闲食品,提高市场份额,进而提升品牌“亲情无价”的价值观,强化品牌与产品的高关联。  相似文献   

7.
<正> 饶思克是江西贵溪童家渔种场的一个农民。1995年来到深圳"喜之郎"公司打工。当时,"喜之郎"公司刚刚创办,只有50名员工。饶思克从学徒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了生产主管。1997年,他一个人承担了"喜之郎"西丽分厂的筹建工作。1998年,公司又让他负责番禹分厂的筹建。这时,饶思克认为自己对果冻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知识已经全面掌握了,而且,自己在"喜之郎"公司的发展到了顶峰,算是碰到了公司的"天花板"。于是,饶思克毅然放弃了位高薪厚的待遇,离开了"喜之郎",打算自己开公司。饶思克知道,自己过了技术和管理这两关,但市场销售这一关还没过。为了补上这一课,他应聘到厦门的"翁财记食品公司",签了一年合同,主要负责该公司的市场营销。"翁财记"公司以果冻生产为主,当时员工不足20人。一年后,饶思克为该公司打开了销路。  相似文献   

8.
邹文武 《品牌》2012,(3):54-57
<正>品类是品牌成功的关键所在,最伟大的品牌的成功多是源于品类构建的卓越,抢占品类获得第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成功的品牌,都是因为品类构建成功,比如说可口可乐成为可乐的代名词,王老吉凉茶品类的代名词,喜之郎果冻品类的代名词……,大凡成为一个品类代名词的品  相似文献   

9.
“一个行业里如果没有明星品牌,这个行业是成长不起来的。有了明星品牌,在市场领导者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良性发展,这是一荣俱荣的好事。”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20,(1)
经济发展使厨具小家电行业掀起消费热潮,各大企业为了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纷纷投入小家电行业生产。1996年1月方太创立于浙江省慈溪市。从2000年7月起,方太正式进军厨卫小家电行业,发展到2008年正式确立"厨电领导者"的品牌定位。2010年方太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方太品牌建设中,成为方太品牌发展的重要一步。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作为厨卫小家电行业的后起之秀和高端厨电领导品牌,方太能够占得一席之地依靠的是品牌的力量。在方太品牌经营过程中,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十分重视德能配位的思想。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管理思想融合,使方太的产品工艺、研发设计、营销管理在市场中占有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1.
张轶儒 《糖烟酒周刊》2005,(11):A032-A033
2005年初,喜之郎集团推出了“美好时光”海苔产品,并于2月份在央视进行了强势广告宣传。其以“品味海的滋味=品味美好时光海苔”为广告诉求,再加上跳水王子田亮的代言,抽象化地把海苔产品与海洋的感觉联系起来,宣传重点停留在“美好时光”品牌本身上。这种将品牌与产品品类“划等号”的宣传策略曾在喜之郎果冻系列的上市推广中取得成功,此番“美好时光”的品牌宣传是否可以同样使其领军海苔市场呢?  相似文献   

12.
河南张女士的小女儿喜爱吃果冻,可近来,只要一提起果冻她就闹心。因为在一个买来未开封的喜之郎什锦果冻里,她竟然发现一只虫!  相似文献   

13.
在国外品牌玩具充斥中国玩具市场的今天,国内自主品牌的流失已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椎心之痛。如何开辟国内玩具品牌市场现已成为玩具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从研究玩具品牌发展的现状出发,对比国内外玩具的品牌营销策略,指出中国品牌培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格力电器公司作为中国电器行业的一个领头兵,在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电器行业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格力旗下的空调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作为一个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品牌,它在品牌营销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借鉴与学习。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格力空调的品牌营销策略,这些策略对同行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品牌玩具充斥中国玩具市场的今天,国内自主品牌的流失已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椎心之痛。如何开辟国内玩具品牌市场现已成为玩具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从研究玩具品牌发展的现状出发,对比国内外玩具的品牌营销策略,指出中国品牌培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翁向东 《品牌》2005,(6):57-58
<正> 缘起:喜之郎一枝独秀、金娃寻求核武器突破重围果冻业,喜之郎一直是霸主,第二品牌金娃产销量与之相差十几倍。面对这么大的差距,金娃明白仅凭好的广告片、一支能打硬仗的营销队伍、一流的终端展示与生动化等战术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金娃的老总谢立平认为,唯有在品牌战略上寻找到差异点,才有可能改变竞争格局,品牌战略是核武器,一旦建立起个性鲜明的核心价值与品牌的威望,相对而言,一支好广告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销售1个亿的亲亲果冻想要在三到四年内成为果冻行业第二,直接追赶销售已达10多亿且有10年果冻生产销售历史的行业巨头喜之郎。听似天方夜谭,但充分体现了企业操盘人的宏伟目标和博大胸怀。的确,只有敢想才能成功。这是北京万正营销团队接手亲亲果冻项目后受到的第一次巨大震撼,同时也深感压力。“接受挑战,勇于超越”这一万正人始终遵循的精神将再次发挥作用,帮助又一个伙伴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8.
《国际广告》2010,(2):7-17
2008年,在经历全球金融风暴,三聚氰陵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中国市场的品牌发展或多或少遭遇到困境。2009年,在我国GDP增长“保八”的宏观政策推动下。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拉动内需。外资品牌正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而本土品牌也掀起了一股赣的调整和发展热潮。在此,我们从大处的政策环境和行业发展着手。聚焦企业的每个动作。全面盘点中国市场品牌在2009年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作为葡萄酒市场增长的最大受益者,张裕过去3年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4.8%和41.1%(而同期王朝的增长率分别为9.1%和18.6%,长城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已跻身全球葡萄酒20强行列。外表低调的张裕异常重视市场营销。在十年的时间里,张裕利用种种手段完成了品牌扩张,并把自己塑造成中国葡萄酒行业领导者,销售网络开始向乡镇延伸,分支机构达到500家,经销商数量达到3300家,遥遥领先于其他葡萄酒企业。按照公司规划,张裕的新目标是在2008年进入全球十强。我们认为,因其选择了与行业发展节奏较吻合的品牌运作、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和对市场渠道的控制,3年内张裕将以年均36%的销售增速进一步拉大与对手的距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肖罗波 《品牌》2002,(1):50-51
<正> 如今,开发令人信服的而且在效益方面可以计算的品牌将越来越难,首先就是因为目前几乎在所有的行业里,产品彼此之间越来越相似,可替代产品层出不穷,一种新产品刚一面市,几个月内就有竞争对手迅速跟进。果冻布丁喜之郎,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可替代产品。但是,就是这样一种可替代的小食品,在国内诸多品牌(其中不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