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实施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依法保障和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待遇,根据国家、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有关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实施中,碰到了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西部财会》2006,(3):48-48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平,而我国的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西部全方位的现代化,要摆脱西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落后的局面,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人的现代化就成为首要因素。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因而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成为西部开发成败的关键。西部开发,教育先行已成为共识。但当前西部地区教育仍很落后,特别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非常薄弱,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的原因就是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文章结合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的《义务教育法》来探讨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财会通讯》2006,(4):I0011-I0011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对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和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以较快速度增长.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使各地义务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国家宣布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西部财会》2008,(12):12-14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407所(含教学点),在校学生78136人,在职教师4348人。2007年秋季起,县以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偏低,“普九”欠账过多,教师结构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对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200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表明中央政府作出了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还义务教育本真面目的正确决策与坚定决心。为了更好地用好义务教育财政资金,达到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加强义务教育财政监督十分关键。要加强义务教育财政监督,必须确立义务教育财政监督原则,健全义务教育财政相关制度,构建义务教育财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为农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思考改革成效和当前面临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更好地巩固经费体制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新疆财会》2006,(2):70-70
根据自治区免学杂费和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的精神,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拨付2006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的通知”(新财预[2006]4号)文件要求,为使此项资金分配科学合理,运行安全规范,更好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塔城地区财政局非常重视,迅速与教育部门联系,按照2004年教育事业统计核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对各县(市)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进行了测算。并于2月23日将2006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885万元全部拨付到县(市)。并要求各县(市)财政不得将此项资金抵顶教育投入,同时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不得低于2005年,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和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孙若芳  张艳华 《活力》2010,(2):46-46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1日,和农村地区一样,我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亦全部免除。至此,从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义务教育法》开始,我国用了22年时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政府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更多的责任,社会对政府推进改革也寄予更多的期待,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一费制”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的推行以及新的《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县级国库集中核算支付的范围向乡镇学校扩展.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要缓解农村中小学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应当: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秋季开学以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了“一费制”政策,除“一费制”和住宿费外,学校不得再收其它任何费用。教育收费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国家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一费制”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利国利民的一项新举措。政策实行后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教育收费行为,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入学率。然而在边远地区贫困的县城、农村,由于义务教育经费缺口较大,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解决好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经历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乡为主”、“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和“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等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高春生 《企业导报》2010,(5):253-253
在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择校已经成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主要探讨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形成原因、择校的影响、择校问题的定位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广州义务教育过程中“择校热”凸显的内涵不均衡的原因以及社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广州民生工程、均衡义务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庆华 《活力》2004,(2):46-46
目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为标志的,新一轮基础语文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一定会改变语文教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唐敏  冯潇  朱小平 《管理观察》2020,(2):137-138
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薄弱地区,师资是保障农村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因素,合理的教师流动有利于平衡区域间和校际间的教师资源配置,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不均衡,呈现趋城热,存在“马太效应”之势。本文基于“马太效应”视角,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引导义务教育教师流动跳出“马太效应”这一怪圈。  相似文献   

19.
纪宝成在《经济日报》撰指出,我们不能将教育产业片面地提倡为“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这是因为教育一方面具有商品属性,它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同的一些属性,从谁消费谁能受益的意义上讲,教育可以定价,可以收费,我们现在要求非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来缴费上学,理论上就是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伊犁州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伊犁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州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绛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拉开了我周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序幕,义务教育步入了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