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中国伊斯兰经济思想与古代经济思想异同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世玮 《现代财经》2006,26(8):73-77
分析回族经营理念,探讨伊斯兰经济思想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异同与融合问题,对于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就回族与中华民族中其他民族的密切关系而言,对回族的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的族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洞悉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互动过程."清真"作为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解释我国回族族群认同的途径,还是理解多民族杂居社会文化整合的关键.通过民族志的方法考察关于"清真"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不但可以理解回族社区的文化特质,更重要的是能够获悉回族社区所在地方社会的社会文化互动机制,从而理解一些地区基层社会族群关系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聚居是城市社会的独特民族地理景观,具有普遍意义的回族商户邻寺集聚现象是研究少数族裔经济空间集聚及其空间邻近性的珍贵案例。论文以“空间邻近”为基本视角,综合运用田野调查、空间分析等方法,基于开封东大寺“依寺而商”的典型案例分析,探索性地阐释了回族商户邻寺集聚的空间邻近机制。研究发现:(1)空间邻近是回族商户邻寺集聚的根本路径,清真寺邻近和市场邻近成为“小聚居”样态的少数族裔生存发展的本土化策略及空间策略。(2)回族商户邻寺集聚主要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商贸集市进行呈现,但在空间上表现为多种形态的邻寺集聚结构。(3)回族商户邻寺集聚取决于清真寺邻近的中心集聚作用和市场邻近的离散作用。(4)回族商户的邻寺集聚结构取决于清真寺的地理位置以及回族商户的区位选择与空间偏好;邻寺集聚是回族商户为应对低门槛市场竞争而采取的重要策略;民族文化根植与内敛的双重特性是邻寺集聚具有空间弹性的重要原因;回族商户对“寺坊”结构具有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三亚回族以其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语言引发了关于其族性与身份认同的理论争议.本文通过在三亚回族社区进行田野工作,发现三亚回族在社会实践中随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有着鲜明的自觉,但三亚回族并没有以此为理由质疑自己作为中国回族的身份,相反,他们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社会文化的表达与展演,不断强化着自己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和国家公民的并行不悖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空间区位分析,对于阐释特殊商业空间区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发现,西宁东关大寺周边商业行业在空间上并非是均匀分布的,其空间分布格局可依据带别特化系数大小划分为稀疏带、密集带和高度密集带.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行业的空间区位主要依穆斯林商业行业的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商业行业密集的地带并非一定位于城市主干道,区位条件较好的城市支路也可能成长为商业行业的空间密集地带.与此同时,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行业对清真大寺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邻寺布局”的空间特征非常显著,并对回族居住区和城市交通便捷程度具有强烈的空间敏感性,但这种空间敏感性又因穆斯林商业的传统性和现代性而存在不同.穆斯林传统商业行业主要依托穆斯林日常生活而存在,对清真寺和回族居住区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因而其“邻寺布局”的空间区位特征更加明显,基本靠近清真寺和回族居住区进行布局.穆斯林现代商业行业则更多依托消费市场和门槛人口而存在,对城市交通便捷程度和商业中心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因而其“带状布局”或“点状布局”的空间区位特征更加显著,基本沿城市交通进行临街布局.  相似文献   

6.
夏合群 《经济论坛》2011,(3):105-108
宁夏是我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有210万回族人口,占宁夏总人口的35%。宁夏清真牛羊肉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区位竞争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本文运用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集群优势理论分析了宁夏建设清真牛羊肉产业基地在资源、市场、产业园区、政策、回乡特色、文化、地缘等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提出加快建设中国清真牛羊肉产业基地和实现宁夏内陆开放式经济战略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郑和的宗教观在其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郑和的一生中曾受到多种宗教思想的影响。他因是回族,故生来便是伊斯兰教信徒,在其以后的航海生涯中又不断的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影响。他对多种宗教的崇信,为其艰苦的航海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也为其从事多国外交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郑和的宗教观对于郑和的建功立业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江苏回族人口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占绝大多数,而且当地回族居民有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社会对外关系的主要对象是汉族,回汉民族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因此调查研究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还又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于磊 《新经济》2013,(29):116-116
一种生产方式的兴起和发展有其社会经济条件,回族农业兴衰可以从这些条件中得到说明.元代“乙未籍户”、大量回回人迁入中国以及元庭的农业政策,使回回人获得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土地、劳动、水利、技术和赋税条件,成为回族农业的奠基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存在外债和外汇储备双高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否具有合理性?外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对于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效应的差别体现在何处?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视角,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种不同国家类型出发,利用53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论显示﹕ 外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具有负效应,但对于其劳动力增长则具有正效应;外债对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具有正效应,但对于其劳动力增长则具有负效应.在上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注重外债结构管理、完善资本输出途径和渐进开放资本账户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区位论强调费用、收入等经济因子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短期经济效益考虑得较多,而对社会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考虑得较少。本文在分析传统区位论的基础上,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例,指出可持续发展因子对产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林毅夫  任若恩 《经济研究》2007,42(8):4-12,57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在对克鲁格曼挑起的这场争论的回顾中,总结了几点对中国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 up policy in China, Jiangsu and Zhejiang, two provinces have go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atly contributed to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Jiangsu, Zhejiang together with Shanghai, have shaped China’s economic heartland—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Region. Undoubtedly, the private sector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emend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articularly for facilitat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tunately, this ki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n by the private sector was not only restric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ut also across the country as it has been gradually extended nationwide. This paper is to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areas and particularly trace its fantastic effects on nationwi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rket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s, investmen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wo pre-accession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Bulgaria and Romania. For investiga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a multivariate autoregressive VAR model is used. The results of cointegr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is one cointegrated vector among exports, investments and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two countries.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based on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ECM)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Granger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xports as well as between investments and exports for the two countries. In addi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an economy seem to have just as much of an influence on exports as exports have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及二者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创新进而驱动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3种类型集聚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方面的创新驱动效应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能够驱动经济发展,对绿色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不显著,创新在其集聚驱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未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高技术制造业集聚能够驱动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相比单个产业集聚,二者协同集聚对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具有更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也更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3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progressive transformation of an economy, is a multifaceted term without a universal defini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dis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ubiquitous with the economic progres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the changing economic circumsta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stagnant growth,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with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epening income gaps among citizen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made this term also relevant to address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mechanis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respect to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elusive, and the existing theories have not been able to explain these mechanis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dequatel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presents a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益国 《技术经济》2007,26(3):117-120
运用1985-2005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风险水平、保险价格和保险市场供给因素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风险水平对非寿险需求有显著的影响;而非寿险价格和非寿险市场的供给因素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房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48-149,27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中国各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的合作和协调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开发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成渝经济区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目的与原因出发,结合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有效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互动地学习,并且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呢?经过实践研究,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的正确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文资源经济学的缘起和主要论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而对于人文资源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人文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研究甚少。应当迅速建立人文资源经济学,认真研究人文资源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研究人文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文资源对于人类本身的意义。文章论述了人文资源经济学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学科特点和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