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要闻     
正新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其中,第七篇专门就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专门部署。规划纲要提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GDP年均增长5%左右,到2025年GDP约为14万亿元。展望2035年,广东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要下降30%。2012年3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提出"按照‘十二五’规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  相似文献   

4.
为了挖掘"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有效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形势,减少闲置废弃地、低效用地等的浪费现象,采用人口预测模型、人均用地指标法和多因素综合法等,测算全省124个县(市)的综合整治潜力并提出各县(市)在新一轮整治规划中可整治的指标分配任务。结果表明: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利用粗放,到2020年全省理论整治潜力非常大;全省到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远远高于规划目标整治面积,各县(市)之间的综合潜力差异性也较大。研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提高整治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土地整治潜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众所瞩目的焦点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获得通过并全文发布.《纲要》勾画了未来5-1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未来5年发展的具体方略,无疑也为“十四五”时期的自然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一个专门章节,明...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基于“反规划”理论,从“粮食—生态”双安全约束视角开展2030年和2035年建设用地供需多情景模拟,据此制定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策略。研究方法:运用粮食需求预测法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法,反向测算研究区建设用地供给极限;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结合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预测建设用地需求。研究结果:(1)“经济优先”、“生态涵养”和“均衡发展”三种情景下,2030年研究区耕地需求量分别为153 854.58 hm2、179 497.01 hm2、205 139.44 hm2,2035年达到157 157.71 hm2、183 350.67 hm2、209 543.62 hm2;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显示,南京市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规模分别为153 741.28 hm2、257 684.61 hm2和292 859.35 hm2;三种情景下,203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为200 121.21 hm2、194 060.53 hm2、195 683.63 hm2,2035年达到206 523.92 hm2、196 523.96 hm2、197 983.55 hm2;(2)相较于其他两种情景,均衡发展情景下目标年建设用地供需差整体较小,分别为785.40 hm2和-5 918.70 hm2,2030年建设用地供需基本平衡,到2035年存在一定程度缺口,该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粮食—生态”双安全的基本要求。研究结论: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供需状况差异明显表明需要制定差别化的管控策略,以均衡发展情景为目标,有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多目标土地利用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7.
2020年10月29日,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4个多月、127天之后—2021年3月5日,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根据这份建议编制、厚达142页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呈现在代表面前,提请大会审查。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问题始终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其中突出的部分。以国家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发现,新农村建设设定的六项目标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关联紧密,新农村建设需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建议:加大农村土地产权内容和关系的宣传力度;加强规划机制,保障耕地资源;正确处理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随着太原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着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两难"局面. 根据相关统计,结合太原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方向,初步估算实现"十二五"经济目标,共需增加建设用地约15万亩.目前正在编制的太原市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步确定,未来规划期(2011年~2020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为20.55万亩,按平均值计算,"十二五"期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10.275万亩.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顶层设计、系统部署乡村人才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再次提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擘画了"十四五"时期以及到2035年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蓝图。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就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农发行可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补齐短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对我国公共服务建设领域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引。服务民生既是落实乡村国家战略、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内在需要,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农发行须全面融入、积极作为、全力服务。  相似文献   

12.
按照奉贤区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庄行镇新叶村为试点,开展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推进农民宅基地归并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在相对远离城镇的纯农业地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加快农发行数字化转型,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催生新发展动能的应有之义,又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两会,代表们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超7万字、内容达142页的规划纲要干货满满,其中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重点安排。这些内容为今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发展阶段下的奋斗方向,引发了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15.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法律上确定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在市场配置集体建设用地过程中 ,集体建设用地只需符合规划并合法取得。集体土地产权界定是搞好土地市场配置的基本前提 ,而依产权关系和引致土地增值的投资所有者关系分配建设用地收益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顺应历史潮流、关注民生,反映农民心声,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决定>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明确指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选取北京、安徽、山西、湖南、浙江、四川等省市部分地区,围绕地方在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制度等热点领域的改革实践,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了跟踪研究,形成了一些调研成果。"三块地"改革的地方实践征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各地征地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缩小征地范围。四川省成都市尝试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区范围外,除商品住宅开发用地以外的其他非公益性用地,可以批准一定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合理的方法准确预测规划目标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比较了双因素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GM(1,1)模型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的特性与适用条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为例,对建设用地需求总量预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M(1,1)模型法在县域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具有较好的精度,更符合县域经济的发展。该研究成果可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建设用地趋势变化分析以及需求量的确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单元,在农业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需要准确认识小农户的重要地位,找准扶持引导小农户的途径,解决好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是解决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矛盾的一个创新,但目前面临指标的"落地困境"与"供给困境"。研究结论:建议在允许集体所有的规划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上,把规划建设用地流转与指标交易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