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0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当快,已成长壮大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动力型先导产业。1995至2005年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由1081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高出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2%,拉动工业增长约1.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8.6%。同时,高技术产品结构也进一步得到完善,正在向技术含量高、消费需求大的方向加速优化。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进一步弄清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本文着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运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和版面数据对我国三大区域进行了定量考察。通过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分别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这对政府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以及高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文波 《科技和产业》2011,11(12):12-15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2001—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份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经济增长效率在这段时间是逐步提升的,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而技术效率贡献微乎其微,要提高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中国和韩国制造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扩展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研究了各制造业行业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的研究发现:2001~2011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落后于韩国。比较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发现:中国所有行业在平均意义上前者大于后者,而韩国则平均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To decompos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to techn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allocative efficiency change, and scale efficiency change, a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Malaysian manufacturing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2000 to 200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as driven mainly by technical progress but was hurt by deteriorat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Scale efficiency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also exerte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skill and quality of worker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whereas foreign ownership, imports, and employee quality underpinned technical progress. The impact of firm size on scale economies differed across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In this study,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in the Kore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3 to 2003. The analysis period contains both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TFP growth rate is decomposed into different components. Also different elasticities are reported. By classifying the results by period and classifying a number of time invariant firm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ctor, size, and location of firms, we observe systematic heterogeneity for each characteristic. We discuss the underlying causal factors. The results from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parametric approach.  相似文献   

6.
7.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从行业、时期和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服务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异质性,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服务型制造业总体TFP呈增长趋势,2008年之前高速增长,2008年之后呈明显放缓趋势;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有限;TFP增长在细分行业和地区间呈明显异质性;行业间存在收敛,行业内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收敛速度最快;东、中、西各地区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收敛和绝对收敛现象,中西部收敛速度快于东部,呈现"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8.
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和理论逻辑,然后基于2003-2017年的数据测算了广东省制造业整体及低、中、高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投入产出组合效率,进一步分析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问题和产业发展的供给端困境,最后提出提高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广东省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思路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别计算了2000~2006年我国汽车工业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得出的结论是:①只有外商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在这7年中全能达到效率最优状态;②内资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的效率最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则是港澳台独资企业效率较好;③内资的国有企业一直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联营企业则一直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④外商独资企业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强劲,大部分类型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然后本文总结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We calculat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dices for rice production using panel data across 42 Japanese prefectures from 1996 to 2006, and perform panel unit root tests of TFP convergence across prefectures. We find tha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s for capital, land and materials stagnated at the aggregate national level, as did the TFP growth rate, despite a large increase in labor productivity. We also identify evidence of a convergence in TFP across Japanese prefectures.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配置效率变化四个方面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经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TFP都有所增长,其增速皆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TFP增长对全国装备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0.117。对TFP增长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恶化则严重阻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TFP水平的提高。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东部地区规模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不断加快,TFP又开始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付森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7
运用2009-2018年1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法的合成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制造业及其十个细分行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析。运用软件DEAP2.1进行数据的动态分析,得出了宁夏制造业生产率指数按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的分解。结果表明:宁夏制造业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1%,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年均0.6%和1.4%的衰退,对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宁夏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本文结合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结果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与制造业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最新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更加细化的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分别利用OP和LP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所带来的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制造业生产分割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效益。结果显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内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创新效应大于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高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入成本、技术创新和溢出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结构现状,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地区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90-2006)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之后生产效率出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第二,城市化率、各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对地区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与地区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第三,就生产的不确定性而言,除人力资源水平能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对外依存度、技术创新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干预倾向都会增加生产的不确定性;第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199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显著的上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效率变化率决定,其次是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本文使用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在1985~2003年的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得到三个基本的结论:第一,如果不考虑Verdoorn效应,估算结果有可能产生误差。生产要素从低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转移到高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有利于生产率的增长,反之相反。第二,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制造业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中,劳动和资本要素并没有向高生产率增长率的行业流动。第三,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更偏向于“yeast-process”而不是“mushroom-process”。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作为一个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中国30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省份2006—2021年的统计资料,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情况下,实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具有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当环境规制强度大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幅度降低;当地区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门槛效应才开始显著,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过低时,环境规制强度对数字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市场分割拖累了宏观经济发展,而微观层面的系统分析仍然缺乏。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系统地考察了市场分割对企业生产效率造成的影响,发现市场分割显著地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样本期间,市场分割程度降低了45%,贡献了约16%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我们还研究了这种负向影响产生的渠道,发现市场分割主要通过抑制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研发投入、过度保护国企和增加寻租行为等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78—2008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投入要素的增长拉动,3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17%,TFP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很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呈现相反趋势。2004年以来,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持续下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